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标示出的实物是通过什么之路相互交流的?为了管理西域地区,西汉设立了什么行政机构?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出现了怎样的空前盛况?请举出两例唐朝“走出去”的具体事例。
(3)由上述材料得到什么启示?
人是文明的创造者,也是文明的接力者和传播者。通过历史名人,了解文明历程,可以深刻感悟到文明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某中学“历史名人”阅读提纲节选:
材料二 中华文明的演进过程是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明整合为一体的过程。整合的模式是以中原华夏文明为核心,核心与周围互相补充、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在此过程中,虽然历经战乱与分裂,但这文明的完整性、延续性从未被打破。这种完整性、延续性成了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请完成:
(1)完善的政治制度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秦始皇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唐太宗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什么特点?
(2)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也是中华文明的核心所在。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主要包含哪两部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对中华文明产生了什么深刻影响?
(3)民族之间、中外之间的交流会使文明成果实现共享、共赢。文成公主入藏和亲,传下千古佳话,有什么历史意义?
(4)据材料二指出中华文明稳定发展的原因。综上所述,谈谈我们学习和了解历史名人的意义。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A. 反封建不彻底
B. 没有唤醒民众
C. 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
D. 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A. 下诏鼓天下之气
B. 迁都定天下之本
C. 练兵强天下之势
D. 变法成天下之治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军备废弛
B.观念落后
C.资金短缺
D.制度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