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蔑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境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演习。23时左右,演习的日军诡称一名士兵失踪和受到中国士兵的射击,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严正拒绝。日军向我军开火,我军奋起抵抗。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指蒋介石)显示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材料四  毛泽东说:“现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都打得很好,唯有中国正面战场上打得不像样子……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我很愿意和蒋介石先生见面,过去有困难,没有机会,今天有赫尔利将军帮助,在适当时机我愿意和蒋先生见面。”

——《同赫尔利的谈话》1944年11月8日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这则材料叙述了哪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材料中的北平附近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与近代史上的哪个条约有关?这则材料叙述了哪个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具有什么标志性意义?

(3)根据材料三,指出蒋介石当时对抗日持什么态度?并结合所学,为了让蒋介石转变态度,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这一行动的结果如何?

(4)根据材料四,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国民党军队的正面战场抗战的?并结合所学,列举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面在后来哪个历史事件中得以实现?

 

(1)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辛丑条约》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写全国性抗战或全面抗战,课本中已剔除这一名词,统一使用全民族抗战) (3)消极回避的态度(或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西安事变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4)国民党军队表现不佳,但仍是抗战主力台儿庄战役(或淞沪会战等)重庆谈判 【解析】 (1)根据材料一“日本关东军在沈阳北郊柳条湖村附近炸毁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然后蔑称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袭击日本守备队,突然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这则材料叙述了九一八事变;第二小问:这一事件导致了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2)根据材料二“1937年7月7日晚,驻丰台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一部,在北平西南宛平县境的卢沟桥附近举行实弹演习”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材料中的北平附近的“日本中国驻屯军”与近代史上的《辛丑条约》有关;第二小问:这则材料叙述了七七事变;第三小问: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根据材料三“‘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小问:蒋介石当时对抗日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让蒋介石转变态度,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西安事变,兵谏蒋介石;第三小问:蒋介石接受联共抗日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根据材料四“唯有中国正面战场上打得不像样子……直到现在国民党还是一个大政党,拥有庞大的军队,这个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现在总算也还在打日本”的信息可知,第一小问:毛泽东认为国民党军队表现不佳,但仍是抗战主力;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军队“在抗战头两年打仗打得比较好”的一次战役是台儿庄战役;第三小问:毛泽东与蒋介石的会面在重庆谈判中得以实现,签订了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汉学家芮玛丽这样评价这场“自救”运动:“不但一个王朝,而且看来一个文明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以来的一些非凡人物的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

材料二  1898年6月16日,光绪帝与康有为的对话节选如下:

康:四夷交迫,分割荐至,覆亡无日,惟变法无以图存。

皇帝:今日诚变法不可。

康:所谓变法者,须自法律制度先后改定,乃谓之变法,今所言变者,非变法也。

皇帝同意其建议。

材料三  1911年,武昌城头一道闪电划过,但中国社会却黑暗依旧

材料四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得到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旧思想与国体问题》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位材料中提到的“非凡人物”。并列举一个该人物在这场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康有为主张的变法是指改变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一道闪电”所指的历史事件是由哪个阶级派别领导的?为什么又说“中国社会黑暗依旧”?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哪一场运动旨在“为了能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洗刷干净”?为此陈独秀提出了什么运动口号?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体现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出现的什么特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口岸……是最值得考虑的”。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  咸丰庚申中英之战,败衅,英、法、俄、美并为有约之国,日本不得与……是役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面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成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衿制。中国乃不国矣。

——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根据材料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导致英国决定“保护通商”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这场“通商战争”后签订了哪个条约?该条约中的哪一内容实现了材料中英国首相巴麦尊对战争的诉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材料中的“是役”指什么?“是役”后签订了哪个条约?“中国赔款”的具体数目是多少?依据材料,概括当时中国面临什么样的危险局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一例20世纪中国“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面对你所列举的严重危机,中国是如何“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

(4)综合上述材料,这段历史给你带来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社会习俗的变化包括

①剪发辫,易风俗

②改称谓,废跪拜

③禁缠足,倡女权

④废科举,办新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19世纪末,清政府逐渐意识到:对于民间资本的残酷排挤是极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国所有厂矿企业的资本额中,属于民族资本的商办企业的资本额,由占22.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时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主要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宽

C.列强侵华的放松

D.“实业救国”的推动

 

查看答案

1948年11月,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提出:“依我看来”,国民党军队的败北是因为糟糕透顶的指挥和其道德败坏的因素,把军队弄得毫无战斗意志……在整个军界,到处是平平庸庸的高级军官,到处是贪污和欺诈”。对此,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1948年,国民党在军事上不断遭受失败

B.解放战争中美国并没有干涉中国的事务

C.国民党的腐败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D.国民党毫无斗志,从侧面体现了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