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认为河姆渡居民已经掌握了原始农业。可以直接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在遗址中发现了
A. 大量的打制石器
B. 刻猪纹的黑陶钵
C. 兽骨制作的箭头
D. 人工种植的稻谷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十九大报告对许多历史问题进行了阐述。学习十九大报告,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百年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真理中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过程中,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1)结合材料可知,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理论指导下建立的?
材料二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进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2)“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人物是谁?他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什么?
材料三 统一战线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牢牢把握大结大联合的主题,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曾两次与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请写出两个统一战线的名称?在第二个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共两党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请各举一例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取得胜利的著名战役?
某班级开展了一次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四种课外学史方式收集了一些资料,制成学习卡片,现邀请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识物学史)
(1)上图是焚烧后的圆明园,犯下这一滔天罪行的是谁?
(方式二看图学史)
(2)护国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其结果如何?
(方式三咏诗学史)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导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以谁为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领会与创新)
(5)除了上述三种方式,请你再举出一种课外学史的有效途径。
在中国近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分别概述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救国方案的核心内容。
(2)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什么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走这条道路?
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西方国家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的一部自我奋斗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做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材料二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年轻的、受过西方救育的中国人虽然在晚清、民国初期起了引导社会变革的主要作用,但他们却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欧美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老无恋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和第三次“灾难性战争”的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2)材料二“1911年”革命指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次重大历史事件?这次革命最重要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材料三作者认为晚清以来中国政治变革多次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结合所学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近代史,为他这一论点提供一个历史史实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