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九年春节团拜会上,习总书记引用了古人的一句话,“夫孝,德之本也”。习总书记用的这个典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 道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墨家思想
D. 儒家思想
“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休,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明确地、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引发这一时期“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的主要原因是
A. 各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
B. 都江堰的修建
C. 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并进一步推广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 已从事农业生产 B. 以捕鱼狩猎为主
C. 住半地穴式房屋 D. 会人工种植水稻
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各阶层积极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暨道光二十年,林文忠公始译洋报,为讲求外国情形之始。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也称“林文忠公”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文忠公和魏源合作完成的《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介绍西方文明的开山之作。
——冯忠辉《近代前期主要政治派别与中国文化的走向》
(1)材料一中“林文忠公始译洋报”,《海国图志》出版的背景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2)材料二提到的“自强运动”指什么历史事件?清政府为寻求“御侮自强”之术而在教育上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3)材料三“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众多变化”,但这场“革命”并没有真正改变的是什么?
材料四 胡适说,北大是因为三个兔子而成名的,一是老兔子蔡元培;二是中兔子陈独秀,三是小兔子胡适本人(三人年有长幼,但都属兔)。
——洪向华主编《复兴之路》
材料五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里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胡适说,西洋近代文明能够满足人类心灵上的要求的程度,远非东洋旧文明所能梦见。
——胡适《我们对于西洋近代文明的态度》
(4)阅读材料四、五,胡适等三只“兔子”为解决中国“文化”上的不足,主张学习“西洋近代文明”的哪些思想?你如何看待胡适对“西洋近代文明”和“东洋旧文明”的态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孙中山先生的夙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夙愿”。
“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
(1)近代历史上孙中山先生在三民主义中是如何阐发土地问题的?
(2)新中国成立后,共产党人也在土地问题上作出了几次调整,其中“当年喜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两次“分田”所指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其中第一次分田废除了什么制度?
(3)请举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继承者。”国共关系也呈现多次对抗,其根源是什么?如果当前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目的是什么?请分析无论何时国共两党合作的根本出发点应是什么?
从1921年到2017年,96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从在野到执政,“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
(1)人民军队“从无到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是什么?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什么?
(3)以1936年发生的国内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为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始于哪一事件?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5)为避免以后建设的失误,从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和建设道路的艰难历程中获得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你认为我党最值得坚持的真理性经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