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大国宪制》一书中写道:这一制度设计,顺应了西周的发展需求。全国由此形成了一个以...

《大国宪制》一书中写道:这一制度设计,顺应了西周的发展需求。全国由此形成了一个以周王室为中心,由四周拱卫的统一的等级分明的政治结构。该“制度”是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分封制巩固了周天子的统治地位,选项B符合题意;郡县制是秦朝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A;禅让制是要属于尧舜禹时期实行的制度,排除C;世袭制在夏王朝时期开始实行,排除D。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国家的出现被许多历史学者视为文明社会的开端。据此,中国的文明应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查看答案

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学会建造 B.掘井饮水方便 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 D.自然环境的变化

 

查看答案

北京人生活的地区,山上树林茂密,各种野兽出没山间,平原上杂草丛生,野马、梅花鹿纵横奔驰,为北京人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条件。请问下列哪项不是北京人的基本体质特征

A.手脚已经分工,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B.与现代人比下肢微微有点弯曲

C.头部与现代人没有任何差别

D.前额后倾,嘴巴前伸

 

查看答案

同学们在中国近代史的学习中,知道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历史人物,了解了一桩桩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体会到一群群热血爱国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为国家的强大,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中国的近代历史。某班同学以“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为主题,做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历史人物—名垂青史)

(1)请你将下面历史人物合理分类,并写出归类的理由。(要求全部归类,并在答题卡上写出序号)

①孙中山   ②洪秀全   ③康有为   ④朱德   ⑤袁世凯

分类

序号

理由

分类一

 

 

分类二

 

 

 

任务二(历史事件—波澜壮阔)

(2)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下列历史事件的过程。

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18日,英、法、美、意、日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所谓“和平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是战胜国之派出由陆征样(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魏宸组(驻比公使)、王正廷(南方军政府代表)五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席会议。在和会上,中国代表堤出了恢复国家主权完整的正当要求,但日本以北洋军阀政府1918年9月在关于山东问題的秘密换文中有“欣然同意”的字样为把柄,坚持继续霸占山东权利,英、法等国竟支神日本的强盗要求。这样,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了,战胜国之一的中困,和战败国一样受到惨痛宰割。1919年5月4日下午1时,北京各校学生三千余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天安门,当众宜读由许德府起草的《北京学生界宣言》,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任务三(历史现象一本质探究)

(3)历史现象是透过多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多个历史事件所呈现的历史过程,来理解历史的发展趋势,是历史本质的外部表现,如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请任选其中一个做出解释。

任务四(基本线索——深度探究)

(4)总结中国近代历史109年的过程,简述这段历史的基本线索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一  这次起义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武依起来给以蒋介石为首的投降帝国主义的国民党反动派的叛变以有力反击,高举起中国革命斗争鲜明的军帜,坚决进行武装斗争。……这次起义仅是我们党认识武装斗争的开始,起义之后,军队往哪里去的问题,没有得到正确的解决。……我们当时对于创造革命根据地与进行长期游击战争的思想与认识十分微弱,所以起义的军队没有与湘、贛的农民运动相结合,而南下向广东进发。同时又缺乏适合当时当地情况的具体行动方针,在长途的进军中,部队本身没有很好地建立政治工作,加上在客观上敌人的力量强大,而主观上的指导又缺乏经验,因而起义的部队大部分遭受损失,仅留了部分力量与毛主席所领导的秋收起义的工农武装在井冈山会师,才正式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

——贺龙《回忆“八一”南昌起义》(1951年8月1日)

(1)材料一中提到的是哪次起义?这支起义部队最后走向哪里?

材料二  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一切事实证明我们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剿”的主要原因。一切企图拿党的正确路线来为军事领导上的错误路线做护是劳而无功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这种军事上的单純防御路线,是一种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表现。他的来源是由于对敌人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客观的困难特别是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困难有了过分的估计,是由于对自己主观的力量特别是苏区与红军的力量估计不足,是由于对于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不了解。因此政治局扩大会议认为反对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的斗争,是反对党内具体的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这种斗争在全党内应该开展与深入下去。

——《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的总结决议》(1935年2月8日)

(2)材料二中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做出了怎样的判断?

材料三  抗日战争胜利的经验,给了我们和中国人民这样一种信心: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努力,没有中国共产党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也是不可能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说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历史意义。

(4)中国共产党从一个五十多人的小党,发展成为第一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