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现时间 ...

下边是某同学整理的“百家争鸣”资料卡片。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    )

A.出现时间 B.学派 C.出现原因 D.作用

 

A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百家争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文化的发展,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所以,卡片中表述错误的是出现时间,应是战国时期,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说:“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丞相李斯却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根据材料判断,李斯主张实行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查看答案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贡献的一切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21年,28岁的毛泽东在材料一图1建筑物里参加了哪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依据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图2事件发生后,我党创建的革命军队的名称,在该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确立的建党建军原则是什么?

材料二  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

——重庆《大公报》社评《毛泽东先生来了》(1945年8月29日)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这件大喜事”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结束后,国共双方最后签订了什么文件?

材料三  文献记录片《走进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走进毛泽东》

(4)材料三“三个战役”中解放东北全境、使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取得优势的战役的是哪一次战役?和平解放北平,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战役是哪一次战役?

(5)综合以上材料,简要谈一谈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如何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的英雄事迹和革命精神?(不用面面俱到,围绕某一个角度阐述即可)

 

查看答案

中国近代史上,不同的阶级都先后提出过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

——摘编自《天朝田亩制度》

(1)材料一中的土地纲领是在哪一历史事件中颁布的?这一土地纲领的分配方式有什么特点?

材料二  兄弟所最信的民生主义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生主义在同盟会纲领中是如何表述的。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实现民生主义的具体方法。

材料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区有一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后的农民积极参军,支援前线。

——摘编自《复兴之路》

(3)据材料三指出,解放区土地改革的目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为哪场战争的迅速胜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阶级提出的土地纲领有何共同之处?

 

查看答案

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中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政治改革与经济发展如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如何向西方学习,向西方学习什么,成为近代思想家讨论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认为中国应该如何实现自强?列举出一例李鸿章等洋务派为实现“自强”而进行的实践探索。

材料二  从1898年6月到9月,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三册

(2)材料二中的“变法”是指哪次变法?当时发布变法法令的清朝皇帝是谁?材料二中涉及思想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是什么?

材料三  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两轮焉。今且日新月异,举凡一事之兴,一物之细,罔不诉之科学法则,以定其得失从违。……一遵理性,而迷信斩焉,而无知妄作之风息焉。……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进行的那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发展有何进步作用(从某一个角度阐述即可)?

材料四  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4)针对材料四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一条晚清政府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具体措施。

 

查看答案

图片、影像资料不仅是历史呈现的方式,也是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途径。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与哪次列强侵华战争有关?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图二是中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的激烈战争场面,请说出这场战争失败后签订耻辱之约”的名称。指出这一“耻辱之约”导致了哪一地区与祖国大陆第二次分离?

(3)清政府在图三这场战争中失败后被迫签订的条约中哪一条款最能说明从此清政府变成了“洋人的朝廷”?写出与图三这场战争有关的农民运动的名称。

(4)请指出与图四相关的历史事件的名称?写出图五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当时中国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强国,落后的中国能够打败强大的日本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