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源自鸦片战争的爆发,其主要依据是( )
A.民族矛盾从此代替了阶级矛盾 B.长期闭关锁国的现状被打破
C.人民斗争的对象开始转向外来侵略者 D.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一观点的是( )
A.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
B. 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
C.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D. 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面5个板块呈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措施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duizhi 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材料中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任务二: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2)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任务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3)《步出夏门行》中“壮心”指的是什么?曹操表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任务四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的看法。
任务五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阅读下列材料:
①张骞通西域 ②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③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④丝绸之路是光武帝时开通。以上四项与图一直接相关的有:_________(填序号)为这条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是_________(填序号)
(2)从起点出发,写出丝绸之路所经之处的先后顺序:从_________出发,穿过_________、_________经_________ ,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_________ 。并指出起点城市开始成为起点与它们曾是哪个王朝的都城密切相关?
(3)图二是丝绸之路开通后,在这条贸易路线上传播的物品和技术,据此说明贸易有何特点?丝绸之路起了什么作用?
(4)请你为复兴丝绸之路出谋划策。(1条即可)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古代文学、史学、书法、绘画、雕塑等方面的巨大成就,留给后人宝贵的的艺术财富和精神财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
(1)依据材料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诸子百家中有哪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有借鉴意义?(举一例即可)
材料二 昌盛的秦汉文化
时间 | 人物 | 主要成就 |
东汉 | 蔡伦 | 改进A |
西汉 | B | 《史记》 |
东汉末年 | C | 制成全身麻醉药剂“D ”;编制医学体操 “五禽戏”。 |
E | 写成《F 》,后世尊称为“医圣”。 |
(2)请运用所学知识将表格填写完整。
材料三
时间 | 人物 | 代表作 |
北朝 |
A |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 |
东晋 | B | 《C 》,“天下第一行书”。 |
东晋 | 顾恺之 | 写成《D 》、《洛神赋图》。 |
(3)请运用所学知识将表格填写完整。
仔细观察下图,运用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一时期体现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制度?它在当时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请写出图2中地理位置最东和最南的诸侯国的名称、图3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最东:_________ 最南: _________ E: _________ F: _________
(3)对比图1、图2两幅地图,从图1到图2发生了哪些变化?这种变化孕育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4)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与山西有关的著名战役一例?
(5)结束图2、图3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有很多共同点,请说出其中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