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最主要的表现是( )
A.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中国内地向外国侵略者开放
C.把铁路修筑权出卖给帝国主义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
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我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必须清楚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下列属于“结论”的是( )
A.林则徐赴广东查禁鸦片
B.林则徐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
C.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D.中英签订《南京条约》
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源自鸦片战争的爆发,其主要依据是( )
A.民族矛盾从此代替了阶级矛盾 B.长期闭关锁国的现状被打破
C.人民斗争的对象开始转向外来侵略者 D.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以下内容支持“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一观点的是( )
A. 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
B. 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
C.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
D. 南京国民党政权垮台
国家政权的稳固离不开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下面5个板块呈现的是不同历史时期统治者的治国措施的相关问题,请你完成学习任务。
任务一:《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duizhi 废除、取消),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董仲舒对汉武帝说过这样一段话,“《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1)从政治、思想方面,说明材料中汉武帝治理国家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任务二: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2)材料二中光武帝的举措,使当时的社会出现了怎样的局面?
任务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步出夏门行》
(3)《步出夏门行》中“壮心”指的是什么?曹操表为实现远大理想,他做了怎样的努力?
任务四 北魏孝文帝即位后,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他力排众议,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贵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族姓为汉姓;鼓励鲜卑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
—摘自部编七年级教材
(4)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的看法。
任务五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