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探究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

(探究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运行不久,火车又轧死了人。清政府遂以28万两白银赎回铁路,随即拆毁,将铁轨抛入大海。

材料二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揭贴

材料三 要想富,先修路。

——当代一句流行语

请回答:

1.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和义和团的揭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铁路的什么态度?

2.说说铁路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1.反对的态度。 2.大大便利了交通运输,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3.由反对到倡导修路的变化。主要原因是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观念和意识发生了深刻变化,认识到现代化交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 1. 2. 3.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三则材料是一位伟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  1921年28岁7月23日——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35年42岁1月15日——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  1949年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与材料三相关的是哪次战役?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在这历时八十年的“西化”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一个比一个激烈的,一个比一个彻底的。

(1)“英国在清末和中国”打的“三仗”分别指哪些战争?

(2)这些战争的最终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3)在中国“西化”的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4)这些探索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点。

(1)《南京条约》中被割占的土地

(2)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地点

(3)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地点

(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点

(5)粉粹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地点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是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游击队的民族英雄

(3)淞沪会战中出现的两位民族英雄

(4)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阀的首领是

(5)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该试题不完整,可能会影响作答,建议补全)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

(2)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开端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4)红军长征中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事件

(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