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八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之后,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中国军民在...

八十多年前,中国人民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抗战之后,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胜利。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来的英勇不屈、前仆后继的伟大精神是取得这场胜利的重要保证。而在抗战期间涌现出的音乐作品,无疑也是夺取抗战胜利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1)歌曲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年?此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看准那敌人,把它消灭!把它消灭!冲啊!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杀!

(2)《大刀进行曲》的创作与日本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系?发生在哪一年?此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前进!前进!前进!进!

(3)列举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取得胜利的战役。(三例即可)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会受到怎样的启示?

 

(1)九一八事变。1931年。成为中国人们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4)团结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不抵抗,东北三省沦亡;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们十四年抗战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可知,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国民党二十九军在蔡廷锴、蒋光鼐的领导下,英勇抵抗,《大刀进行曲》的创作与日本发动七七事变有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依据所学可知,1937年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1938年10月,中国军队在抗日名将薛岳的指挥下巧设“口袋阵”,在江西万家岭打死打伤侵华日军106师团3000人,史称“万家岭大捷”; 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本的战役。 (4)开放性题目,团结是战胜一切的力量源泉;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努力学习,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开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6年,英国人在上海修筑了吴凇铁路,这是中国境内的第一条客运铁路。这条铁路的修建事先没有得到清政府的同意,运行不久,火车又轧死了人。清政府遂以28万两白银赎回铁路,随即拆毁,将铁轨抛入大海。

材料二 挑铁路,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

——义和团揭贴

材料三 要想富,先修路。

——当代一句流行语

请回答:

1.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的命运和义和团的揭贴反映了当时人们对铁路的什么态度?

2.说说铁路和轮船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以后,产生了哪些影响?

3.材料三反映了人们的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下三则材料是一位伟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年谱片段:

材料一  1921年28岁7月23日——8月初,作为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出席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材料二  1935年42岁1月15日——17日,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材料三  1949年56岁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0月1日,主持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述材料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年谱片段?

(2)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3)材料二所说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4)与材料三相关的是哪次战役?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英国在清末和中国一共打了三仗——一次是“全仗”,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在这历时八十年的“西化”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李鸿章、康有为和孙中山,一个比一个激烈的,一个比一个彻底的。

(1)“英国在清末和中国”打的“三仗”分别指哪些战争?

(2)这些战争的最终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

(3)在中国“西化”的过程中,“清末的三位政改专家”分别进行了哪些探索活动?

(4)这些探索活动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地点。

(1)《南京条约》中被割占的土地

(2)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地点

(3)孙中山创办兴中会的地点

(4)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点

(5)粉粹日军“不可战胜”神话的地点

 

查看答案

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黄海海战为国捐躯的是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游击队的民族英雄

(3)淞沪会战中出现的两位民族英雄

(4)盘踞在东北的奉系军阀的首领是

(5)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

(该试题不完整,可能会影响作答,建议补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