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比较法和归纳法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

比较法和归纳法有助于历史知识的理解记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材料二 《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1)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想一想东晋南朝时期促进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2)表格归纳法有助于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

圆周率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北魏

《齐民要术》

 

 

 

(1)不同:《汉书》: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宋书》:江南得到开发, 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 原因: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①《兰亭集序》(或《兰亭序》);②祖冲之;③贾思勰;④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二“《汉书》……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宋书》……江南之为国盛……”和所学可知,不同是,《汉书》记载江南当时开发不够充分,生产力水平较低;《宋书》记载江南得到开发,成为当时全国最繁荣富庶的地方。发生这种变化是因为,北民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经验;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江南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人民的辛勤劳动等。 (2)根据表格和所学可知,王羲之写了《兰亭集序》(或《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南北朝的祖冲之推算圆周率,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北魏贾思勰写了《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老百姓咒骂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材料二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摒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2)针对材料二遇到的问题,北魏统治者做出的抉择是什么?这一“抉择”带来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  “一带一路是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战略构想,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中国与世界。

3)丝绸之路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图一,写出图中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结合图二,写出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照抄原文不得分)

 

查看答案

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动荡与发展的时代,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农具来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农具。此外,至迟在春秋末年,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

——统编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的新现象。这一现象导致了哪一新兴阶级的势力增强?

材料二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从材料二中可看出商君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3)根据材料三,指出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其中,道家学派有哪些主张?

材料四  ……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4)材料四中的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分别是哪两家学派的主张?材料中体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查看答案

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

A.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 B.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 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D. 魏晋时期政权并立

 

查看答案

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对这一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影响了汉族

B. 洛阳贵族官僚生活简朴

C. 汉族的习俗影响了内迁各族

D. 洛阳贵族官僚盲目攀比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我国出现了一位伟大的临床医学家,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以精湛的医术救治了很多病人,而且写出了一部创造性的医学巨著《伤寒杂病论》。他是(    )

A.华佗 B.张仲景 C.蔡伦 D.班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