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而言,19世纪是一个危机的世纪,一个艰难的世纪,一个抗争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转折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五四运动
我国当代一位著名的文化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圆明园遗址的废墟中,我们可以解读的历史是
A.近代中国大门被打开 B.英法联军攻占北京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改革与创新是民族和国家发展不竭的动力;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制度的创新是秦朝的一个重要贡献。下图所示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它直观地展示了秦朝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之间的关系,形象地说明了秦朝政治体制的特征。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出秦朝政治体制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材料二: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上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刘)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汉书•诸侯王表第二》
(3)材料三中说西汉时期“(诸侯)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严重威胁着汉朝的中央集权。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材料四:见下图
(4)材料四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什么历史现象? 该现象有何重要意义?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惠州市某校七年级同学准备进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的问题探讨,请你参与同学们的小组探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1)材料一中的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阅读材料一说出这是什么水利工程?并概括说出该水利工程两项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材料二中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政策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请概括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作用?
材料四: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财,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人民教育出版社(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4)依据材料四,请概括汉代“文景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
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的龙门石窟佛像造型具有中原文化特征。这种变化反映了北魏
A.民族交融加强
B.统治区域扩大
C.对外交流频繁
D.佛教影响削弱
某同学参加网上答题,题目是“《女史箴图》的作者是哪一位东晋画家”。她正确答案应该是( )
A.贾思勰 B.顾恺之 C.阎立本 D.吴道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