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约说:“《新青年》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作者认为这些杂志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批判继承 B.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C.避免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 D.完全否定
一战期间,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出版的一份以青年为对象的刊物,发刊词有这样两句话“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作者“求变”主要针对
A.思想观念 B.军事技术 C.经济组织 D.教育制度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在《民国前十年》中说:“袁世凯那台滑稽戏的演出,也是靠个班底的。他老人家晚年,班底里的主要配角,一个个各唱其戏,他这个袁兰芳只好唱个独角戏,就卖不了票了。”上述材料反映出袁世凯复辟帝制导致其( )
A. 众叛亲离陷于孤立 B. 遭到帝国主义强烈反对
C. 被迫向革命党屈服 D. 成为帝国主义的代理人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重大事件 | 相关史实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A.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
B.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奋勇抵抗 | |
C.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咸丰帝出逃 | |
D.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A B.B C.C D.D
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限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对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见闻。这说明
A. 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B. 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C. 维新派缺乏经验
D. 顽固派反对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