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1)特点: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2)政策举措: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积极作用: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实质任务: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主要因素: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解析】 (1)第一小问,从表中“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等可知,青年学生揭开运动序幕;根据“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可归纳出运动范围从北京扩展到全国;根据“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各地工人纷纷响应”等可归纳出参与的社会阶层迅速扩大。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有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吸收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第二小问,“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可归纳出国民党的革命性增强,壮大了民主革命力量;促使民众反帝爱国运动高涨;根据“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可归纳出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走向高潮。 (3)第一小问,“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实现国家统一;获得民族独立。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有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民族凝聚力增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一起回顾120多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问题一:材料一中“割台湾”的是什么条约?该条约签订于何时?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的清朝为什么战败?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变法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该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问题三:综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历史人物与其历史贡献对应错误的是

A.齐白石——擅长工笔和写意,擅绘花鸟草虫

B.聂耳——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救亡歌曲

C.徐悲鸿——代表作品有国画《愚公移山》和油画《田横五百士》

D.田汉——为抗日歌曲《黄河大合唱》作词

 

查看答案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查看答案

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登载了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一现象说明了

A.自然经济的迅速瓦解 B.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D.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

 

查看答案

土地革命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在解放区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这两次土地改革

A.为争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B.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C.废除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D.完成了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