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错...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起义的原因是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B. 太平天国运动开始的标志是将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C. 太平天国运动曾经进行过北伐和西征

D. 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了14年,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后期,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引发了农民阶级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是典型的例子,A项说法正确;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林金田村发动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开始,B项说法错误;在起义过程中,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位都城,还进行了北伐和西征,C项说法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斗争了14年,虽然最后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但是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D项说法正确;由此可知,ACD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史学家陈旭麓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 《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查看答案

历史当事人留下来的资料是一手史料。若运用一手史料研究林则徐,应选择(  )

A.

B.

C.

D.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中国被迫融入全球化。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一些变化,所有这些变化,基本上是以外部力量的注入和政治上的不平等为前提的,这就决定了中国近代经济具有浓厚的殖民色彩。

——《长白学刊》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的变化。

材料二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舰、枪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揽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洋务运动的特点及积极影响。

材料三  从19世纪70年代出现的第一批现代企业起,到1927年国民党的统治开始以前的半个多世纪中,中国人先后设立了三千多个工矿、交通和现代金融企业。其间在本世纪(20世纪)初收回利权的运动中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还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但是在中国资本主义的风雨经历中,又有备受压抑不能发展的一面。而且在发展与不发展的交织中,不发展的一面处于全过程的主导地位。

——汪敬虞《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不发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工业“形成了两个小小的高潮”的有利条件。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大事记

 

 

时间

大事

五月五、六日

北京总商会为学生被捕事件召开紧急会议,决以实力赞助学生

五月七日

上海举行国民大会。天津、南京等城市群众也先后集会声援北京学生

五月二十日

北京、武汉等地商界议决抵制日货办法

六月五日

上海工人开始罢工,要求释放学生,罢免曹、章、陆。各地工人纷纷响应

 

 

——彭明《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1924年国民党的改组对孙中山重振声威大有帮助,可以统一所有的革命力量在孙中山的领导之下。国民党重视并开展民众运动,也是在改组之后出现的新现象。这一时期,中国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时趋高涨,各界民众反帝爱国的积极行动越来越踊跃。民众运动的开展,为北伐的酝酿与进行创造了十分有利的环境。

——朱英《北伐之前的国民党与民众运动》

材料三  1924~1927年国共合作实际上是以“国民革命”为号召的民族革命。这场革命的直接斗争目标就是所谓“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即为这场革命最具体的实现手段。北伐战争这一军事统一运动,从一个侧面清楚地反映出,中国社会民族主义观念广泛发酵,多数社会大众对国家统一运动明显抱以期待和欢迎的态度。

——王建朗、黄克武《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

(1)据材料一,五四运动的进程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爱国民众积极参与五四运动的直接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的政策举措。据材料二,归纳国民党改组带来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这场革命”的实质任务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推动近代中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百年匆匆过,天地又戊戌,让我们一起回顾120多年前的那场戊戌变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梁启超说:“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光绪帝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主要内容有: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等。同时规定,今后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问题一:材料一中“割台湾”的是什么条约?该条约签订于何时?通过洋务运动建立了军事工业和军事力量的清朝为什么战败?梁启超认为导致中国人觉醒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变法成功的关键又是什么?

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变法内容主要反映了哪一阶级的愿望与要求?这些内容中最能体现该阶级经济利益的主张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问题三:综合上述材料,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