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全球通史》中描述:“新皇帝废除此前的王国和诸侯,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钦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熟,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君”改革所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位“新皇帝”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这一开创性的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使其整体的汉化”孝文帝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上述改革与创新,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活跃,各种学说蓬勃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叫什么?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3)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孔子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局面的举措是什么?结合孔子在教育领域的贡献,用一句话对他进行评价
中国是以农立国的世界文明古国。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
材料三:……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桃、胡豆、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不仅增加了我国农作物的种类,更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1)材料一图示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是什么水利工程?是哪个人主持修建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次变法的内容?这项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三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这条商路的开通有何重要意义?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时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一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中国大陆永远联成了统一的整体。”
(1)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该材料描述了什么事件?
材料二:秦统一后“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对政令的推行和文化交流造成了障碍;币制的混乱状况也不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面对存在的问题,政府急需为各行各业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2)针对材料二所述的问题,秦政府制定的统一标准是什么?
材料三:汉初在沿用秦朝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一些王公和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3)汉初分封的诸侯王国后来的发展对中央造成极大的影响,汉武帝继位后采取什么措施消除这一影响?针对地方上“铸造钱币”的问题,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四:《汉书·董仲舒传》记载: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建议。这一建议被采纳,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春秋 ②西周 ③夏 ④商 ⑤西汉 ⑥三国 ⑦战国 ⑧西晋 ⑨东汉 ⑩秦
A.③④①⑦②⑩⑤⑥⑧⑨ B.③④①⑦⑤⑩⑥⑨②⑧
C.③④②①⑦⑩⑤⑨⑥⑧ D.③④②①⑦⑩⑤⑧⑥⑨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评为“圣人”,那么“书圣”、“医圣”分别是
A.王羲之、华佗 B.蔡伦、华佗 C.蔡伦、张仲景 D.王羲之、张仲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