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下是某班同学排演的历史剧《张三传》中的情节,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

以下是某班同学排演的历史剧《张三传》中的情节,结合所给信息及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涂“正确”,否则涂”错误”。

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靠祖辈留下的五亩薄地为生。多次参加科举,奈何屡试不中,当过县官的幕僚,看不惯官府黑暗,愤而辞退,后战祸起,23岁的张三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可惜空有报国之志,难有用武之地。后来战争又起,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悻悻(怨恨不高兴的样子)回家。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死后家人请当地士绅写一块墓碑,但当地士绅认为其曾是“贼”而拒绝。但很久以后,人们还常提起他。

(1)张三去广州当兵,是为了抵御英军的入侵。

(2)张三后来又参加了甲午中日战争。

(3)在京师杀人放火的敌人是指八国联军。

(4)本省被割占一块土地出自《天津条约》中的一项条款。

(5)当地士绅认为张三曾是“贼”,主要是因为他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

(6)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刚正不阿、勇于抗争、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正义之士。

 

(1)正确 (2)错误 (3)错误 (4)错误 (5)正确 (6)正确 【解析】 (1)依据材料信息“张三(1817~1864年),广东梅县人,” “后战祸起,23岁的张三为保国跑到广州去当兵”分析可知,张三23岁时,正值1840年英军入侵广东,鸦片战争爆发,张三去广州当兵,是为了抵御英军的入侵。故本题表述正确。 (2)依据材料信息“后来战争又起,听到敌人在京师杀人放火及本省又被割了一块地后”分析可知,这场战争是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故本题表述错误。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在京师杀人放火的敌人是指英法联军。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城,并闯入北京西郊的圆明园大肆抢劫,最后又火烧了圆明园。故本题表述错误。 (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本省被割占一块土地出自《北京条约》中的一项条款。1860年,英法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故本题表述错误。 (5)依据材料信息“当天国兴起时,怒而加入太平军,最终力战而死。”分析可知,张三曾参加了太平天国运动这场农民战争,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的角度看,张三就是“贼”,所以当地士绅认为张三曾是“贼”。故本题表述正确。 (6)依据材料信息分析可知,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张三是一个刚正不阿、勇于抗争、具有强烈爱国精神的正义之士。故本题表述正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个彻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纲领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中国土地法大纲》

 

查看答案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某地举行了 “我和我的祖国”的合唱比赛。比赛开始前同唱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A. 田汉 B. 欧阳予倩 C. 贺绿汀 D. 齐白石

 

查看答案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他的“兴国之梦”是

A. 民主共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变法图强

 

查看答案

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

A. 西安 B. 重庆

C. 上海 D. 北平

 

查看答案

某同学利用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他在搜索引擎输入如下关键词,他最有可能正在学习的是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百团大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