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及粮食作物耕种面积变化表(1普特=16.38千克)
时间(年) | 1921 | 1923 | 1925 |
粮食产量(亿普特) | 23.13 | 34.55 | 44.24 |
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 | 6620 | 7860 | 8730 |
(1)依据材料一,指出1921—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及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不断提高的政策因素是什么?该政策最能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措施是什么?
材料二 如下图
(2)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苏联工业建设所取得的成就。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苏联实施的什么措施?
(3)综合上述材料,苏联(俄)的经济发展过程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借鉴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他们的共同目标。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他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取得最后胜利。
(1)材料一中的“联盟”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材料中他们“互相配合”的具体事例。
村料二 1947年,美国国务卿迪安.艾奇逊针对本国的一项政策解释如下:“就像被病茵污染了的一桶苹果,希腊的颠覆会影响伊朗和整个东方……自罗马和迦太基时代后,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霸权。”
(2)这项政策的出台意味着什么?为了不使希腊等西欧国家颠覆,美国采取了怎样的举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它彻底解决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
“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条件下帝国主义列强忙于厮杀而无暇进行干涉,俄国革命就很难如此迅速的取得胜利。”材料反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是十月革命胜利的因素。( )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借列文(同情农奴的农奴主)之口说:“现在我们这里,一切都翻了一个身,一切都刚刚开始安排。”列文说的这些变化是因为苏联的农业集体化。( )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点之一。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分史实与史论。下列表述中,属于“史论”的是( )
A. 一战爆发之后,意大利参加了协约国集团作战
B. 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凡尔登展开了血战
C. 一战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不义之战
D. 一战中,交战国使用了坦克和潜艇等新式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