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中国的大事,更是世界的大事,...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中国的大事,更是世界的大事,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热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学历史)

材料一 

(1)材料图片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有什么重大作用?

(诗句学历史)

材料二  上无飞鸟,下无走兽。

——东晋法显《佛国记》

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唐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西出阳关”有哪些困难?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

(时政学历史)

材料三  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到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经过4年多的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进入全新阶段,横向延伸至沿线各国,串联发展焦点,纵向贯穿社会各层面,深入百姓的衣食住行,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不断发展,为世界打开更广阔的筑梦空间,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新华网《“一带一路”打开新时代的筑梦空间》

(3)请写出材料一中的A和B两处的地名。

(4)结合材料和所学,谈一谈我国倡议实施“一带一路”有何意义?

 

(1)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或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自然环境恶劣;匈奴的围追堵截;食物匮乏;语言不通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等。 (3)长安;西域 (4)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等。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图片所反映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第二问结依据所学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或促进了汉与西域的友好往来,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可见自然环境恶劣;依据“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见语言不通,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还有匈奴的围追堵截、食物匮乏等困难。第二问结合上述分析可知,体现了他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等精神。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A是张骞出使西域的出发地西汉都城长安,B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地西域。 (4)结合材料四“承载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梦想,不断发展,为世界打开更广阔的筑梦空间,推动中国与世界携手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和所学,可知我国倡议实施“一带一路”的意义是加强国际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是具有科学性的时代命题,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走向复兴的精神源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破浪前行、繁荣发展的精神武器,是中华民族屹立世界、面向未来的精神脊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摘自《论语》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和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材料二  中国在1999年10月29日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成员,截至2018年7月2日中国有世界遗产53处。下列是《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部分)。

史料图片

名称

A

四川青城山

B

列入名录时间

1987.12

2000.11

2001.12

 

(2)“A”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B”是山西大同的        ,堪称宏伟精巧的雕刻艺术品。

(3)你认为四川青城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纵览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结合后世对其学术思想的研究,可见他从未病先防、有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护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蕴之于理法方药之中,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张仲景中医理论思想研究》

材料四  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和巨大的社会压力,使得亚健康人群数量逐步上升。因此,现代医学从“重治疗”向“重预防保健”发展成为全球趋势。该趋势为中医药现代化,中华优秀养生文化推广提供了国际化的发展平台。

——摘自《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市场中的发展现状》

(4)根据材料三指出张仲景的医学理论。结合材料四分析这一理论的现实意义。

(5)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建议。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实践证明唯有改革才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顾我国历史上的改革,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如图所示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  ……戮力本(农桑)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史记商君列传》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性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30岁以上的鲜卑官员要逐步改说汉语,30岁以下的要立即改说汉语,故意说鲜卑语的,要罢官降爵。……择中原大姓(汉族贵族)女子作后宫,并分别为五个皇弟娶中原大姓女子为王妃,很多鲜卑公主也嫁给汉族高门。

——逯耀东《从平城到洛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回答:为顺应生产力发展,“商君”采取了哪一经济措施?《史记李斯列传》中又是如何评价商鞅变法的?

(3)概括材料三反映出来的改革措施。并指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

(4)综合以上两大改革,你认为改革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什么?

 

查看答案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时期,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天下六合)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1)材料讲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他是谁?请写出他完成“天下六合”的时间。

(2)如图一人物在位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请写出他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措施。这是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

(分中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最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请写出图二中A政权的建立者以及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的时间。

(分久必合)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使在国家处于分裂的时期,也同时在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经过一定时间的积聚,必然为重新走上统一创造条件。

(4)综合所学知识,联系时势,请你谈谈对统一的看法。

 

查看答案

_______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________的绘画作品。

 

查看答案

公元前60年,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新疆正式归中央管辖;佛教传入我国的时间是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