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 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 而不必尽用其人。
——李鸿章
材料二 余平日历查西人立国之本, 体用兼备。育才于书院, 论政于议院, 君民一体, 上下同心, 此其体; 练兵、制器械、铁路、电线等事, 此其用。
——郑观应
(1)材料一、二讨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对该问题, 各自的观点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观点对中国的近代化探索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国文教科书》第一册,因内容新颖,深受欢迎;以后又陆续出版了整套初等、高等小学教科书,除国文外,还包括修身、算术、农业等。这些教科书的出版
A. 说明了科举制度已经被废除
B. 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
C. 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
D. 适应了近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马关条约》签订后,张謇痛陈其主张:“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 国之本实在于工。中国但能于工艺一端,蒸蒸日上,何至有忧贫之事哉!”由此可见,张謇认为( )
A.实现民族独立是工业建设的重要前提 B.兴办商务是西方富民强国之根本所在
C.中国应该实现农、工、商业同步发展 D.兴办实业是实现富国御侮的根本之道
某历史兴趣小组为如图所示图片拟一历史主题,最贴切的是( )
A.抗争﹣﹣摆脱外来的侵略 B.探索﹣﹣寻找强国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渊 D.复兴﹣﹣中华民族崛起之路
有学者对清末民初编写的历史教科书进行统计,仅 1901 年至 1910 年间,单行本就有 30 余种,其中朝鲜亡国史达 7 种,印度、埃及亡国史各为 4 种,波兰亡国史 3 种。编译者们旨在( )
A.唤醒国人民族意识 B.激发国民学史热情
C.宣传反清革命思想 D.加强亡国历史宣传
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实力变化表。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时间 | 1840﹣1311 年 | 1911~1949 年 | 1949 年至今 |
状态 | 受列强侵路、控制 | 受到强侵路,控制 | 新中国成立,民族独立 |
地位,力量 | 半民地国家;贫穷落后 | 地位稍有提高;积贫积弱 | 世界大国之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
A.独立富强是国际地位提高的前提 B.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民族独立是中华民族的永恒追求 D.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