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青年时代,孙中山先生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誓言“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傾”,高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旗帜,毅然投身民主革命事业。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广泛联合革命力量,连续发动武装起义,为推进民主革命四处奔走、大声疾呼。

材料二  习近平强调:“疫情防控前期,为快速阻断疫情传播蔓延,采取严格的交通管控措施是必要的,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头行为,我们及时督促各地予以纠正,现在交通干线秩序基本正常。”习近平指出:新冠肺爽疫情不可遜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讲话中,习近平一一列举了疫情防控工作干部队伍中的一些问题,严肃指出:这些都是对党对人民极端不负责任的,决不能容忍!必须坚决纠正!习近平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在斗争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干部要大力褒奖、大胆使用,对不担当不作为、失职渎职的要严肃问责,对紧要关头当逃兵的要就地免职。

(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了丞“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提出怎样的理论主张。

(2)据材料二,概括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抗击疫情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习近平行为产生的相同影响是什么?

 

(1)三民主义思想。 (2)部分地区防疫举措不当;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疫情冲击;少数干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不佳。 (3)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他创立兴中会、同盟会,提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积极传播革命思想”可知,孙中山为了丞“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提出三民主义思想。 (2)根据“但在执行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过头行为,我们及时督促各地予以纠正,现在交通干线秩序基本正常”可归纳出部分地区防疫举措不当;根据“新冠肺爽疫情不可遜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可归纳出经济社会的发展受到疫情冲击;根据“习近平一一列举了疫情防控工作干部队伍中的一些问题”可归纳出少数干部疫情防控工作中表现不佳。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习近平的行为都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问题。

材料一  为控制四川省骚乱,清廷将部分湖北新军调往那里,这场调动使武昌要枢防守空虚,而这一时机也很快为革命党人所利用。……10月10日,工程营率先夺取了武昌的官方军火库,炮兵营也与工程营联合向总督衙门发动进攻,总督与提督一同潜逃而去。两人分别为瑞征与张彪。新军起义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至中午时分,他们便完全控制了该城。……孙中山后来追忆,这样迅速的胜利的确是十分侥幸的。

材料二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央指导组将职守武汉,不去武汉之患、不解全国人民之忧、不获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我们决不收兵打好抗“疫”保卫战,武汉需要豪气。武汉抗疫的胜利,就是中国抗疫的胜利,武汉抗疫,就是“泸定桥”,就是“腊子口”,没有退路,只能向前,只能胜利,不能失败,必须拿下。我们要当胜利时的英雄,武汉抗疫取得了部分成果,就要总结经验,鼓劲加油,乘胜追击,进一步压缩病毒的生存范围。

面对严峻的疫情,床位成为最紧缺的资源,武汉各大医院都在努力开辟床位,全国的医疗力量也向这里汇集。加床位!加人力!干部下沉、夯实社区、基层筛查、集中收治、各方支援、形成合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战胜病毒自有时!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武昌“这样迅速的胜利”和2020年我国进行的武汉抗疫保卫战之间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武昌“这样迅速的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现代化建设应该从“武汉抗疫保卫战”中获取的经验。

 

查看答案

问题探究。

材料一  美国作家约翰·托兰认为:“中国人进入朝鲜冲突是被迫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免遭使用核武器的强大敌人的入侵,中国不得不出兵朝鲜,这是出于对国家利益的考虑,是不得已的。周思来总理更是代表中国政府阐明中国的严正立场:‘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你知道材料中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战争”,中国政府采取了什么行动?

(2)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的人物,你能举两个例子吗?

(3)当时我们的对手是个拥有原子弹,经济上和军事上都号称世界第一的强国,但此次战争的结果却出乎世人的预料。有人认为是对手劳师远征,后勤补给困难,所以遭到了失败。你是怎样想的呢?谈谈战争胜负的原因吧!

 

查看答案

问题探究。

材料一  每当历史发展进入重要转折关头,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都呈现出定的规律性,而这一规律总是受其自身发展的必然性所影响和支配。当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结束之时,中国国内的阶级矛盾逐渐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早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前,中国共产党就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希望通过谈判使国民党同意结柬“训政”,成立联合政府。而抗战胜利时,国民党军队主力尚在西南、西北地区,立刻发动内战有很大困难。于是,在蒋介石三次电邀下,毛泽东与周思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政府进行和谈,磋商建国大计。

材料二  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中达成“和平建国”方针,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主动地位。在解放区和抗日军队整编问题上,中共在谈判中坚持原则,决不轻易妥协让步,即便是在谈判陷入僵局,一度中断,蒋介石、赫尔利不断施加高压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仍然不为所惧。为什么?就是为了坚持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原则,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同时,在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用真诚拉近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距离,与之建立了更加密切的联系和更为深厚的友谊。

应该说,1946年1月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是重庆谈判的延续和扩大,重庆谈判则为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作了良好的铺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协会议的召开是抗战胜利后中国人民在政治生活方面,为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积极进行斗争所取得的成果。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重庆和谈”与西安谈判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重庆和谈”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重庆和谈”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问题探究题。

材料一  长征期间,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国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材料二  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了过去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作战的正确原则,迂回曲折地穿插于敌军重兵之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彻底摆脱了长征初期的被动局面。

遵义会议推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同时决定取消长征前组成的三人团,改由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随后不久,又成立了由周思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責全军的军事行动。在当时战争环境中,这是党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由遵义会议开始的这些组织措施,对于推动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轨道上来,对于保证党中央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取得红军长征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遵义会议后随着各路红军战略转移的相继完成,红一、二、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和陕甘地区的红军胜利会师西北,实现了党中央对全国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有力地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这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至关重要。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遵义会议”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遵义会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遵义会议”给中国带来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探究问题。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是由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一些受过西方教育的人发起的一次“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为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它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文言文难以被底层民众理解,不利于传播先进思想和文化,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无疑将促进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传播,为推动文化下移创造前提,从而为推动中国向近代社会的变动和文化的转型莫定了坚实基础。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的解放,使长期处于封建思想压迫下的人们首次发现了作为独立个人的意义和价值,为此后的社会变革运动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这场运动对年轻时的毛泽东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青年毛泽东的觉醒,使他实现了由一般的民主主义者向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并最终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哪一运动的爆发。

(2)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