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摘自《中国近代史纲要》

材料二 

材料三  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这场持续了30多年的运动”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什么?

(2)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什么?图2人物被称为中国20世纪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位伟人,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一运动的口号?这场思想解放运动的后期有了怎样的新变化?

(4)请依据材料一、二、三和所学知识感悟“中国追随世界潮流”的历程,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具有什么共同的高贵品质?

 

(1)洋务运动;器物(或西方科学技术)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或者是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3)民主、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 (4)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坚持真理,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奋勇争先。 【解析】 (1)据材料“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指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为代表。“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指器物(或技术)。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把图1的主张变为实践的政治运动是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图2中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他领导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对传播近代民主思想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 (3)据材料“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是新文化运动;这一运动的口号是民主和科学。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要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4)本题为总结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国追随世界潮流”的历程,体现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具有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坚持真理,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奋勇争先的共同的高贵品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成为历史的转折点。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加以改正。

(1)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在1895年的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水师提督陈化成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3)新文化运动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4)1927年4月,汪精卫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查看答案

从晚清到民国,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甲午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謇,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____”道路。

(2)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3)1905年,清政府下令一律停止________,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

(4)鲁迅的《________》,深刻解剖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

 

查看答案

一座老城,一段旧事,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在这里中国被迫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开放了近代史上第一批通商口岸,这里是

(2)在这里,中国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诞生了。这里是

(3)英国第一次侵华战争首先从这里开始。这里是

(4)1860年,摧毁中华文明万园之园的滔天罪行。这里是

 

查看答案

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事件

(1)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学习“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一课时了解到“社会习俗变化”,这表现在

A.火车、轮船的出现 B.《申报》的创办

C.照相、电影的传入 D.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