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货币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变化的。下列货币按照其首次发行的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②①④ D. ②③④①
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观察下图,可知当时实行
A.皇帝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一
(1)如果你是游客,你到哪个城市能看到材料一这个建筑?会议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
(2)材料一反映的这个重要政党成立的思想基础是什么?请用一个四字成语来概括这个政党诞生的重大意义。
(3)材料一反映的重要会议确定的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材料二是为了纪念此后党领导的哪一次工人运动而建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至6月,战胜国代表在法国的巴黎召开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也派代表参加会议,并向大会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义要求。但是,由英法美等国操纵的和会,不但拒绝了中国的合理要求,而且还无理地将大战前德国强占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
材料二 北京的学生举行示威游行求“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材料三“6月5日上海日纱厂的中国工人首先罢工,……接着,机器、纺纱、印刷、公共交通、码头、船坞等行业相继罢工。”
材料四“这场运动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争回我国在青岛的主权;另一方面是促使青年人自我觉醒。”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和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一说说这一历史事件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
(2)从材料二、三看上述历史事件的首发者是什么人?在6月以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阅读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历史事件的性质是什么?
(4)作为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学习上述事件中展现的一种什么精神?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说欧美共和的政治,我们中国此时尚不能合用的……我们中国的改革最宜于君主立宪,万不能共和,殊不知此说大谬(错误)……且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称为真立宪。同一流血,何不为直截了当共和……”
——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讲词
材料二 “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仅仅)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此三民主义之主张所由完成也。”
——孙中山考察英国心得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其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朝政府,扫除了中国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道路上这个巨大障碍;而且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未曾有过的共和政体。这无疑是一个巨大进步。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孙中山提出了什么理想目标?影响孙中山提出这一理想目标的国外因素是什么?
(2)材料二中孙中山认为欧洲列强社会存在着什么不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
(3)据材料四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初步实现了他的哪些理想目标?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的理想目标为什么能被众多的中国人接受?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泉。
材料三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本,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材料四 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直隶总督、两广总督等人则对变法置若罔闻,根本不予理睬。
材料五 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广开民智介绍了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维新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所示场景有何关系?图二事件揭开了哪一事件的历史序幕?
(2)康有为和梁启超戊戌变法的重要代表人物。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维新派的政治目标是什么?戊戌变法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改革措施?
(3)戊戌变法的推行为什么会出现材料四的情况?
(4)据材料五,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