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民族自古生活西亚和北非地区,艰难的自然环境铸就了这个民族彪悍的性格,而地处三大洲交界和东西文明交流的要冲位置,也为其书写了独特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请回答:
(1)公元七世纪,阿拉伯半岛大体完成了统一。阿拉伯完成统一所借助的宗教力量是什么?该宗教的创始人是谁?
(2)阿拉伯帝国极盛时期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阿拉伯人成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
(3)阿拉伯文化兼具东西文明的特点,颇具魅力。它在建筑领域和文学领域的杰出代表分别是什么?
各民族创造了自己的灿烂文明。在文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民族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的交流和互鉴。请回答:
(1)在公元7世纪的日本,大和朝廷为解除统治危机,效仿中国隋唐的制度实行了改革。这场改革在制度文化方面是如何向中国学习的?这场改革最终给日本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惨痛教训,使晚清的洋务派积极学习西方并引进西方先进的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洋务派发起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它在教育领域有何创举?
(3)19世纪末的“戊戌变法”是一场向西方学习的资产阶级爱国政治运动,它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维新派为了宣传西学而在北京创办的报刊是什么?为何说这次变法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往来,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等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总序
材料三 (丝绸之路)这条始于公元前2世纪的古代亚欧大陆长距离贸易与文化交流的交通大动脉,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希腊、罗马文化等连接起来,被认为是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之路。
——摘编自2013年10月14日《光明日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图一和图二的共同点?结合所学指出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世界不同地区之间的交往方式都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4)综合以上材料,你如何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交往?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工人阶级虽然有坚强的革命性,但人数毕竟比较少,如果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党就不可能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民族资产阶级也有可能参加这个统一战线,因为它们也深感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痛苦。正是从这种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决定采取积极的步骤去联合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在日本帝国主义先后制造的九一八事变、华北事变和七七事变后,国内形势日趋严峻,迫使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和党派迅速做出抉择和反应。这时,除了工人、农民坚决要求抗日救国外,工商界人士也有了抗日要求,他们发出“万般有罪,爱国无罪”的呼声。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也正是适应了这个要求而建立起来的。
——摘自《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三 在抗日战争中,按照国共商定的对日作战战略分工,中共以其善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所长,深入沦陷区,开辟敌后战场;国民党则在正面战场迎击日军进攻。……在日本侵华的民族大敌面前,国共都浴血抗战,英勇牺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可以说,没有第二次国共合作,就不可能有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
——摘自2014年2月24日《北京日报》《历史上的国共合作是怎么形成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国共合作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共合作的认识。
(1)观察《大河流域的亚非文明古国》图,在亚非“四大古国”中,除已知的埃及和中国,请在图中方框内写出另两大古文明的名称。
(2)四大文明古国是农业文明的代表。据图指出它们产生的相同自然条件是什么?
下图为《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邓世昌壮烈殉国的战役发生地点
B.北洋舰队全军覆灭的战役发生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