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三  君主的权力逐渐衰微,诸侯之前互相侵伐,当时的国君,喜好厌恶都不一样,所以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各自引用他们的一种学说,推崇他们学说的好处,用这学说来奔走游说,迎合诸侯的心理。

——据班固《汉书·艺文志》翻译、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一的农具距今约多少年。图二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哪一时期?两幅图中农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现象?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商鞅变法有什么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商鞅为使“民以殷盛”和“诸侯亲服”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材料三中“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指哪一局面?这一局面的出现有何影响?

(4)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

 

(1)约7000年前;春秋时期;说明生产力的发展 (2)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鼓励耕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 (3)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改革;思想解放(答对两点即可) 【解析】 (1)依据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骨耜是河姆渡居民最典型的农业工具,因此图一的农具距今有约7000年前。图二的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因为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的深耕细作,因此两幅图中农具的变化反映生产力发展的现象。 (2)依据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 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可知,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中使“民以殷盛”和“诸侯亲服”分别采取的措施是鼓励耕织、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和奖励军功。 (3)依据材料三“九家的学术纷纷兴起“可知,指的是百家争鸣。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这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学派,各陈其说,史称“百家争鸣"。它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4)依据材料一、二、三分析可知,推动社会进步的因素有生产力的发展、政治改革、思想解放。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北朝时期农业科学著作是

A.《齐民要术》 B.《缀术》 C.《大明历》 D.《水经注》

 

查看答案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开发”、“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查看答案

改官制、崇儒学、禁胡服、断北语、改复姓、定族姓等,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重要措施。这说明此次改革最突出的特点是

A.打击旧贵族 B.发展经济 C.实行汉化政策 D.加强中央集权

 

查看答案

西晋是短暂统一的王朝,与其相似的朝代是

A.商朝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查看答案

卧龙先生是“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等故事的主角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辅佐曹操 D.经营东吴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