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文化素养比贵族文人低,社会见识比山野农民广的社会群体。他们的生活环境是熙熙攘攘、风波丛生的都市生活。招徕、竞争、人头攒动、声嘶力竭,无所不有。以上材料描述的是宋代
A.商人 B.士兵 C.士人 D.手工业者
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宣帝曾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用德教,用周政乎?”对以上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汉朝以无为而治作为治国思想 B.汉朝以法家思想作为治国思想
C.汉朝以内儒外法作为治国思想 D.汉朝以墨家学说作为治国思想
钱穆先生认为“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据此分析,秦始皇在地方设立郡县制的“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继承前代制度 B.适应时代变迁 C.促进秦朝统一 D.加强中央集权
《汉书食货志》中记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材料中“务本”指
A.废除井田制度 B.重视农业生产 C.抑制商业发展 D.设置县制管理
改革是促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原创性改革)
材料一 战国思想家荀子曾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1)材料一中荀子评论的是我国古代的哪一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主要作用。
(学习型改革)
材料二 隋唐之际,日本留学生、学问僧身处中国封建社会各种典章制度臻于完备的时期,又亲眼看到强盛的隋王朝骤然土崩瓦解和唐王朝的兴起这样的历史变动。他们回国后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变革起了很大作用。他们会将中日两国从多方面加以比较,更易看出日本与中国的差距,要求仿效中国、进行变革的愿望更加强烈,从而加速了改革的出现。
——摘编自田久川《古代中日关系史》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改革”是哪次改革。有历史学家认为,这次改革是日本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请你说明原因。
(掠夺式改革)
材料三 列宁曾这样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3)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列宁为何要如此评价俄国1861年改革。
(适时性改革)
材料四 1921年3月,布尔什维克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战时共产主义过渡到经济政策的决议。新经济政策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收,允许农民自由出卖余粮,允许私商自由贸易,并将一部分小工厂还给私人,还准备把一些企业租给外国资本家。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新”在哪里。
(5)2019年10月31日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如下决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要取得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亚当斯说:“华盛顿的行动很感人,他在北美大陆家产最多,而为了国家的事业,他却抛弃了养尊处优的生活,离开家人和朋友,牺牲了自己的舒适环境,把这一切都拿来孤注一掷。”
——摘编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评价华盛顿。
材料二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所描述的是哪一战役。并指出在该战役中牺牲的民族英雄。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杂交水稻技术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