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

面对日本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抗日战争何时开始,在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说过:“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显然,自1931年算起,到1945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整整是14年,而不是8年。

——摘编自中国干部学习网

(1)用所学史实证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材料二:(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

(2)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概括指出抗日战争时期,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国民党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材料二、三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淞沪会战对中国的历史命运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四:太平洋战争期间,日军兵力分布表

战争爆发时

1942年

日本投降时

中国战争

太平洋战场

东南亚

中国战场

太平洋、印度洋战场

中国战场(不含东北)

东南亚、太平洋战场

35个师团

10个师团

7个师团

37个师团

15个师团

111万余人

不到11万人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的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5)回顾学习过的抗战历史,你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东北三省。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气魄;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确的路线,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民族奉献精神。 (3)百团大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5)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解析】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随后侵占东北三省。全国人民开始要求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各族民众和部分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因此说“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2)据材料二的“(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可知“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是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抗日战争时期,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坚持国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品格;不畏强暴,敢于同敌人血战到底的民族气魄;百折不挠,勇于依靠自己的力量战胜侵略者的民族自强信念;开拓创新,善于在危难中开辟发展新路的民族创新精神;坚持正确的路线,自觉为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做贡献的民族奉献精神。 (3)依据材料三的“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可知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百团大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以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为目标。1937年的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4)据材料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5)回顾学习过的抗战历史,我认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砒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国计民生。

材料一  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②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③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重视农业生产,减轻赋税、徭役,出现了“文景之治”。

④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减省刑罚,使得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1)用材料一的史实,说明以下观点。(填序号,每空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以民为本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思想主张:        盛世局面出现的重要前提是推行爱民政策:__________

材料二  秦孝公锐意改革秦国落后的局面,任用商鞅变法。商鞅认为按照当时的土地赋税制度,秦国的实力尚不能满足与列国竞争的需要。为此,商鞅变法规定:废除秦国原来传统的土地制度,重新规划丈量土地,依照土地数量交纳赋税;官府奴隶可以凭借耕织的成绩恢复平民的身份,不从事农业生产而变穷的人则要被罚为官奴婢。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大通史·春秋战国卷》

(2)依据材料二,说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二中变法内容的作用。

材料三  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户口数量有很大的增加,单位面积耕地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

——摘编自阎万英等《中国农业发展史》

(3)依据材料三,概括促使隋唐时期南方复种制出现的因素。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变化(单位:亿吨)

——整理自陈海秋《建国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

(4)依据材料四,概括图表反映的共同现象。任选两张,分别运用相关的农业政策解释图表反映的现象。

 

查看答案

“在赢得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同盟中,主要成员之间的关系已经破裂,它们尽管还没有发生军事冲突,但在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方面,却已经处于对抗状态。”这种“对抗状态”正式开始于(   )

A. 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 “北约”“华约”建立 D. 欧洲联盟的成立

 

查看答案

以下示意图呈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①应为

A.莫斯科保卫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德国无条件投降

 

查看答案

193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罗斯福提出下列施政主张,说明他准备(   )

A. 继续实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 通过扩军备战促进经济复苏

C. 运用政府权力干预经济发展 D. 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查看答案

2019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5周年。下列有关一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说明个人恐怖主义手段并不是解决政治问题的良策

②凡尔登战役后,德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③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④1918年,同盟国战败宣告一战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