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一制度?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秦始皇确立了什么制度?图二、三、四反映了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了那些措施?
材料三: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3)材料三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
材料四: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
(4)项羽在哪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四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
材料五: 西汉建立后,沿用和承袭了秦朝的政治体制。汉武帝时,西汉出现大一统局面。
(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为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材料三 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通过变法逐渐强大起来,争霸战争更加频繁,诸侯之间大规模的战争,引起了许多争论,这天,一群学者就当前局势发表自己的看法。
A说:“从春秋以来,战争就没有什么正义和非正义的,大家应反对一切战争,统治者应以‘仁政’治理天下。”
B说:“先生此言差矣,我们应互相关爱、反对战争,但也不能说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对的,对那些正义的战争应该支持,而侵略战争则应该反对。”
C说:“君主治理国家,不能空谈仁义,而应进行改革,以法治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管仲“相桓公”取得了什么结果?
(2)材料二中的“卫鞅”指谁?文中反映了他的什么主张?这次变法对这个诸侯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听了材料三中这些人的言论,请你判断他们分别代表了哪家学派的观点。其中哪家思想对我国的影响最深远?
(4)通过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从齐、秦两国的改革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阅读下列图片材料,回答问题。
(1)请写出图一文物所属的远古居民的名称。
(2)图二的文字碎片出土于殷墟,是我国已发现的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请写出它的名称。
(3)图三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最大的青铜器,请写出它的名称。想一想这件青铜器能告诉我们哪些历史信息?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②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治国,并以身作则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这两个建议的目的在于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
汉武帝时,针对诸侯王势力强大,独霸一方的问题( )
A.实行盐铁官营 B.分封异姓诸侯王以牵制
C.推行郡县制 D.实施推恩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