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诗句“功垂万代轩辕里,气壮千秋始祖山”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辙自古传”共同纪念的人物是( )
A.黄帝 B.炎帝 C.秦始皇 D.大禹
发现是研究历史的要证据,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客和饲养性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已过着农耕定居生活 B.会挖井饮水
C.会种植粟 D.使用打制石器
在远古的农耕时代,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居民的主食最有可能是
A.水稻
B.粟
C.小麦
D.玉米
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有关北京人的思维导图下列哪一项可能出现在其中?( )
A.人工取火 B.使用磨制石器
C.饲养家畜 D.距今约70万-20万年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下图中元谋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1)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2)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材料四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