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姓氏源远流长,以国为氏的现象在周代较为普遍,如晋文公称晋重、齐昭公称齐潘等。这一现象普遍出现是缘于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有哪些
①农作物种植
②家畜饲养
③聚落
④磨制石器
A. ①②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20世纪50年代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某遗迹发掘出距今五六千年的粟粒、菜籽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沧桑的历史。有人形象地说它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图1中的《南京条约》是哪次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该条约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内容是什么?
(2)图2中的中华民国成立,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其依据是什么?
(3)图3中的场景发生在什么时间?你怎样理解“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
近代报刊,广泛传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启迪民众、思想解放、影响舆论、救亡图存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9年的一期《晨报》上评论说:在外交上,中国以前“借以苟息于国际”的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这个局面“是否可以恢复不变”?在思想方面,欧洲“军国主义覆而社会主义大张”的趋势所向披靡,“吾国民之思想能力,是否能与之因应而受其益”?两者皆无把握。
材料二 《新青年》第六卷第五期刊发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在此以后,以《新青年》、《每周评论》、《晨报》、《民国时报》等为首,几乎所有的社会科学的期刊都不同程度地介绍或谈论马克思主义,一时间掀起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极大震动了中国的思想界。
(1)材料一中“门户开放,机会均等”是什么时间、哪国提出的政策?
(2)结合材料一、二,欧洲“社会主义大张”时,中国“与之因应”的是什么思想广泛传播?
(3)结合材料和问题,由于上述思想的传播诞生了什么组织?其影响如何?
结合所学知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历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已经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
探究一:民族伤痛
(1)古都北京城三次被外国侵略者占领,遭受巨大的苦难,分别是哪三次战争?
探究二:不懈探索
(2)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是什么?百日维新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探究三:坚决抗争
(4)中国共产党始终将全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与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坚决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