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新时期“一带一路”引起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

中国新时期“一带一路”引起强烈反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沿着这条道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皮毛、汗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自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三: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上杨洁篪表示,古代的丝绸之路是商贸之路,而今天的丝绸之路则把经贸合作放在重要位置。中国将与沿线国家对接发展战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摘自新华网

(1)结合所学知识,请将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B两处填写完整。

A._______ B._________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其中佛教传人我国是在何时?改进造纸术,促进文化传播的关键人物是谁?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有何重要地位?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有什么现实价值?

 

(1)长安。大秦(或欧洲)。 (2)西汉时期。蔡伦。 (3)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西域都护。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4)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解析】 (1)依据丝绸之路路线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A处是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B处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或欧洲)。 (2)材料二体现了丝绸之路的双向交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地区。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破布等做造纸原料,原料易找,价格便宜,纸的质量和产量大大提高,促进了文化传播。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为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的领土。 (4)综合题干材料,我认为古代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中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友好往来。今天中国重提丝绸之路,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帝王?

(2)“秦皇”时期儒家思想遭到沉重打击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汉武”时期对儒家学派采取了什么政策?

(4)“秦皇”、“汉武”对儒学态度截然相反,但现象的背后,也有着共同的目的。这个共同目的是什么?

(5)我们应当如何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查看答案

农业经济是立国之本,固国之本。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耒、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材料二 

材料三  (汉景帝)诏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国郡务劝农桑……”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材料二中的图片是考古工作者发掘出来的战国时期的文物。据此可以证实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怎样的基本史实?简要评价这一史实的作用。

(3)材料三说明汉景帝重视什么?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介绍说:它原名《太史公书》,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130卷。这部书是

A.《史记》 B.《西游记》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查看答案

陆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一条重要的对外交通线。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丝绸之路于汉代开通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C.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古都洛阳 D.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们……开辟了古丝绸之路.开启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时代。”促进丝绸之路开辟的历史人物是

A. 蒙恬    B. 张骞    C. 玄奘    D. 郑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