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史要读出历史的真实,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历史。

材料一: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二: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史记·项羽本纪》

(1)鲁迅曾赞扬《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的作者是谁?这部史书的历史地位如何?

(2)材料一中的轩辕氏是传说中的哪个人物?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3)材料二中“天下初定”的时间是在哪一年?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采取了什么制度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还包括哪些内容?

(4)材料三中描述的是什么著名战役?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你还知道古代哪些以少胜多的战役?请再写两个。

 

(1)司马迁。《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公元前221年。地方实行郡县制。确立“皇帝”称号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4)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或淝水之战)。 【解析】 (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汉武帝时期的司马迁,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2)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因此轩辕氏是传说中的黄帝;他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嬴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因此“天下初定”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21年;为避免“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始皇采取在地方推行郡县制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除此之外,秦始皇首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还包括确立“皇帝”称号和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中央设置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 (4) 根据材料三“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因此材料描述的是巨鹿之战。这次战役的特点是以少胜多,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还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顺应了历史潮流,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咸阳王禧传》

(1)材料一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

(2)材料二是中国古代哪次改革?材料反映了这次改革的哪项内容?这一改革还有哪些措施?请再列举两项。

(3)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有何积极意义?

(4)结合材料,说说这两次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B.李冰——都江堰

C.贾思勰——《齐民要术》 D.祖冲之——造纸术

 

查看答案

西晋灭亡后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

A.孝文帝 B.司马懿 C.司马炎 D.诸葛亮

 

查看答案

某同学在预习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查看答案

“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A. 手工业发展情况 B. 商业发展情况

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 农业发展情况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