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
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生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1)这部条约名称是什么?这部条约的签订有什么历史意义?
(2)试列举明清时期我国反抗外来侵略者的史实。
(3)通过以上事例你认为我们应怎样巩固国家主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贞观政要》
材料二: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真等族人民早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中国通史》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这句话说明他实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予以说明。
(2)材料二所反映的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出现于哪个朝代?这一时期形成了一个什么新的民族?
(3)两千多年的民族关系对我们当今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材料一: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古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 中书省”……。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元朝的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为后代的省级行政划分奠定了初步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引自《元文类》卷四十
材料二:自洪武十三年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 ,学士鲜所参决。
——摘自《史..职官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制度是什么制度?“中书省”是什么机构?管理西藏事务的机构是什么?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文中的“帝”指谁?材料中的“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3)材料二相对于材料一在制度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起到了什么作用?
阅读材料
材料一:“明朝派郑和七次下西洋,他们的足迹到达南洋与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康熙帝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朝采取了什么样的对外政策?
(2)材料二、三反映了清朝统治者怎样的思想?因此清朝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产生什么不利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帅识地理,夜则观日,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北宋《萍州可谈》
材料二: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方面,第三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请回答:
(1)其中在航海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发明最早被利用是在什么时期?当时被制成的仪器叫做什么?
(2)这“三种东西”再加上东汉发明的什么合称为四大发明?
(3)对传播中国的四大发明,功劳最大的是什么人?请你用一句话评价四大发明。
从下面的《清朝疆域图》,我们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疆域,请在图中的A、B、C三处写出清朝前期的疆域所至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