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是指( )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某校的历史专用教室中,在“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展版上展出下列一栏图片,据此可知这一栏目的标题应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实业救国 D. 民权民生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A.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D.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洋枪队协助清军攻打太平军说明
A.太平军要把外国人赶出中国
B.清政府雇佣了外国军队
C.清军有了洋枪洋炮
D.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勾结起来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后期,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写成《资政新篇》的领导人是( )
A.洪秀全 B.洪仁玕
C.韦昌辉 D.杨秀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重要地位。
材料三 《明史》记载:“(郑和下西洋)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材料四 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依据材料二,归纳宋朝对外贸易的成就(至少两点)。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主要原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船队最远到达的地区是哪里?
(4)依据材料四,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了什么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5)依据以上材料,谈谈古代外交政策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