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经济的发展是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文明领先的国家,其经济的发展对...

经济的发展是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基础。古代中国作为农耕文明领先的国家,其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上图所示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开始出现于中国的什么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有什么意义?进而推动了中国社会出现了怎样的转型?

(2)安徽黄梅戏《天仙配》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具有什么特点?这一特点是在战国时期哪一场改革后逐渐形成?

(3)历史学家钱乘旦在其《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中说到:“在中国古代,商业和城市的发展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古代“节制与约束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的社会主流体制是什么?除此之外,明清时期还有什么政策阻碍了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4)根据以上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任答两点)据此,你认为国家应如何做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任答一点)

 

(1)春秋战国时期;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小农经济;商鞅变法。 (3)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重农抑商的政策。 (4)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重视科技,更新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改革,使社会制度符合经济发展。 【解析】 (1)根据材料所示内容可知,图中所示的生产工具是铁农具。生产方式是牛耕。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它们的使用和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物产量显著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 (2)根据材料“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反映出中国古代经济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战国时期,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变法,在这之后逐渐形成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节制与约束商业和城市的发展”的社会主流体制是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明清时期,实行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商业与城市的发展。 (4)根据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可知,影响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有生产工具、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促进经济的发展要重视科技,更新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效率。进行改革,使社会制度符合经济发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请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两个疆域图分别显示的是两个王朝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两个王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你从中可以发现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什么趋势?

(2)材料一中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请写出当时中央政府管辖这一地区的机构名称。以及在此之前亲自出使这一地区的著名历史人物。材料二中今西藏地区成为了正式行政区,请写出当时中央政府管辖这一地区的机构名称。

(3)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朝时期为了加强对新疆和西藏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立了哪两个行政官职。

 

查看答案

近年来,为促进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建立公正的国际新秩序,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构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的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

材料三:自清中叶开始,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四: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我们将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高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合作架构

——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2015年11月18日)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由材料一可知,“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对外交流路线的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流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对外政策是什么?材料三认为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指出,“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体现了哪些文化认同精神?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从古至今对外交往的主要趋势。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冯天瑜等著的《中华文化史》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中体现“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观点。

(2)中国传统文化“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在汉时期是如何实现的?“以儒学为 正宗,融汇释道”中的“道”指什么?

(3)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清中叶以前表现为“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试以宋朝两例说明。

(4)与宋朝同时期的欧洲,文化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独领风骚、灿烂辉煌。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公认最早的预测地震的仪器

B.唐代出现的农业工具——曲辕犁和筒车,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C.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是词,其中最著名的词人是关汉卿

D.明代名医李时珍总结出了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

 

查看答案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况,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态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