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

观察图甲、图乙,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图乙分别是戊戌变法运动中的哪两位维新志士?

(2)引发这场运动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光绪帝支持这场运动的根本目的何在?

(3)维新派的改革措施触犯了谁的利益?这场运动的结果怎样?

(4)戊戌变法运动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深刻的历史教训?

 

 

(1) 图甲:康有为。图乙:梁启超。 (2)《马关条约》的签订(或甲午中日战争)。维护封建统治。 (3)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失败。 (4)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解析】 (1)根据图片中的人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甲是康有为,图乙是梁启超。康有为和梁启超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代表人物。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来,正在北京参加考试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等联合了1300多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之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光绪帝支持主要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戊戌变法因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顽固派)的利益所以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最终在以慈溪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绞杀下失败。 (4)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可知,戊戌变法运动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言之有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见下图)

材料二  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的情形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是无法恰当描述的。不分青红皂白地抢劫被认可,所有的房间都被洗劫一空。清国的艺术品有的被带走,有的体积太大无法搬走就被砸掉……

——《纽约日报》1860年10月9日

材料三  在签订某一条约前,李鸿章表示:“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伊藤博文贪婪而傲慢地答道:“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材料一反映了《______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的“某一条约”是指《______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______》。

(2)材料一反映的是指哪场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前后,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是谁?

(4)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

 

查看答案

“辛亥革命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在此之后,帝王由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这是因为辛亥革命(     )

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 推翻了帝制,代之以民国

C. 进一步促进维新思想的传播    D.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

 

查看答案

在南京各省代表会上,孙中山提议废除跪拜礼,提倡普通见面时为一鞠躬,最尊敬之礼为三鞠躬。他身体力行,弯腰鞠躬。众人皆感新鲜,纷纷跟着仿效。鞠躯之礼逐渐风行开来。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辛亥革命推动礼节的变化

B. 鞠躯礼体现等级观念

C. 礼节变化未受到西方影响

D. 传统礼节被彻底废除

 

查看答案

某校有几位同学在学习完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后,表达了各自对这场革命的看法。其中观点错误的是(  )

A. 辛亥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C.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D.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查看答案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镇南关起义

C. 皖浙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