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深刻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取得过突破性...

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发展深刻影响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社会主义取得过突破性发展,创造过发展的奇迹,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二  1917年11月7日晚,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

(2)材料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者是谁?

材料三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注:普特=16.8千克

——摘自《历史一经济成长历程》

(3)根据材料三1921年以后粮食产量变化趋势,说明导致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四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创造的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经济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心,正是依靠这一模式,苏联在建国后短短的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这一发展模式吸引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刚刚实现民族独立的国家。

——央视纪录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4)材料四中苏联创造的“崭新的经济模式”有何突出特点?该模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为打破该模式的束缚,先后进行了哪些改革?

材料五  1991年12月25日,莫斯科时间下午17点,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缓缓降下,数万人在红场见证并默默哭泣。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一个超级大国,就此终结。

(6)材料五导致苏联的解体的直接原因是什么?苏联解体对世界格局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7)综合上述材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兴衰历程,给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带来哪些启示?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列宁 (3)新经济政策的实行 (4)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5)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 (6)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两级格局瓦解。 (7)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一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这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发展。 (2)依据材料二“1917年11月7日晚,伴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的炮声,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了”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建立者是列宁。1917年11月7日,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为信号,工人、士兵向冬宫发起进攻,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十月革命)爆发。次日,起义者占领冬宫,临时政府被推翻,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 (3)仔细观察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1921-1925年粮食产量逐渐上升,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原因是新经济政策的实行。1921年,苏俄在列宁领导下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废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的余粮收集制,实现粮食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到1925年底,苏联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 (4)依据材料四“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创造的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经济模式引起了世界的普遍关心,正是依靠这一模式,苏联在建国后短短的十几年间,就从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能够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主要得益于斯大林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其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斯大林模式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 (5)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为打破该模式的束缚,先后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勃列日涅夫改革也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制约,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均告失败。 (6)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五导致苏联解体的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实行改革。在经济改革失败后转向政治体制的改革,由一党制到多党制,国家权力逐步分散,最终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1991年底苏联解体,标志着两级格局瓦解,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同时,冷战结束后,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 (7)综合上述材料,苏联进行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兴衰历程,给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带来的启示是①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加强执政党的建设,坚决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解体只是苏联模式的失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美国在国际舞台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历史中演绎了大国兴起的传奇,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深刻影响著世界历史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独立以后,领土迅速扩张,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成为一个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同时,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都发展起来。南方种植园使用了大量奴隶,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1)材料一中“两种制度水火不容”引发了哪场战争?战争对美国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  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2)材料二中罗斯福总统“采取行动”的背景是什么?“行动”有什么突出特点?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美国参与签署的文件名称是什么?该文件的发表有何意义?图二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在二战后成立哪一重要的国际组织?

材料四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美国“新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材料五  2018年4月14日,美、联合英、法发动了对叙利亚的空袭,使中东局势复杂化。2019年12月,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所谓“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蓄意诋毁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大肆抹黑中国去极端化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5)材料五反映的美国严重威胁世界安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综合上述美国不同时期的发展历程,对我们中华民族实现“强国梦”有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某校九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以“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帮助他们完成相关内容。

(步入近代)

材料一  14世纪,一场重视继承古代文化遗产,追求个人精神自由的思想解放运动到来了,自然科学和文化艺术相继取得了璀璨而辉煌的成就,群星闪烁,灿若霓虹。

——摘编自《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

(1)材料一中提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核心主张是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制度初建)

材料二  “17—18世纪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思维导图。请你帮助他们完成序号标注的未填写的内容。

(2)①               

(制度扩展)

材料三  “农奴在获得人身解放时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在赎地时,农奴必须先付赎金的20—25%,其余的75—80%由政府从国库拨款垫付给地主,农奴在以后的四十九年内每年以“赎地费”形式偿还。……赎地费大大高出了当时的实际地价。”

——摘编自周一良、吴于廑《世界通史·近代部分》

(3)材料三描述的是俄国的哪一改革?此次改革在俄国发展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材料四  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日本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日本为了“弃旧图新”,在政治、经济方面分别采取的各一项措施?

(战后崛起)

材料五  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经济基本恢复,六七十年代,西欧经济发展迅速,呈现繁荣景象。1967年,欧共体成立。20世纪5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1968年,日本经济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

(5)20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当今世界,美国“一超”独大,欧洲要“用一个声音说话”,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俄罗斯重塑大国角色,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国际影响力增强。这一现象表明

A.美国企图建立“单极世界” B.欧洲、日本挑战美国霸权

C.发展中国家不结盟运动力量壮大 D.多极化趋势增强

 

查看答案

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观察如图空白方框内应填

A.经济全球化 B.信息化 C.世贸组织 D.欧盟

 

查看答案

下列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徽标图案,其中最能体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国际组织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