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该水利工程修建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该水利工程修建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该水利工程指的是

A.都江堰 B.大运河 C.灵渠 D.郑国渠

 

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后期,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著名水利工程都江堰,发挥防洪、灌溉、水运等作用,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都江堰建成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选项A符合题意;大运河是隋朝开通,促进南北经济交流,B排除;灵渠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C排除;郑国渠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泾阳县,在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D排除;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借“丝绸之路”这一历史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汉代的“丝绸之路”

A.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孤立、分散的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

C.使中国的丝织品、玻璃源源不断地运往西方

D.使美洲特产的玉米、马铃薯、可可等传入中国

 

查看答案

“一国两制”构想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是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一次天才式创造。首次成功运用“一国两制”构想解决的历史问题是(  )

A. 西藏问题 B. 台湾问题 C. 澳门问题 D. 香港问题

 

查看答案

汉武帝在位50多年,他具有雄才大略,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封建帝王,他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请结合下列材料探究他的功绩。

(1)上图体现了汉武帝在政治上实行了一种什么政策?有何作用?

“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

——《汉书·武帝纪》

(2)这段史实记载了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

(3)下图片中的货币是汉武帝时期所铸的什么钱币?除此之外汉武帝在经济上还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作用?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4)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西汉王朝进入了怎样的局面?

 

查看答案

    某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围绕“改革促发展”这个中心,开展了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  北魏孝文帝决心迁都,但迁都的决定遭到许多鲜卑贵族的反对。494年,孝文帝以南征为名,亲率文武官员和20万大军南下。到达A城时,正值秋雨连绵,道路泥泞,长途跋涉的鲜卑贵族和官兵们疲惫不堪,不愿意继续前进,孝文帝趁机说,行军中途.怎么可以无功而返?如果不愿意继续南征,可以先定都在此,随行人员没再反对,于是大功告成。

材料二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步六孤

贺兰

 

 

《魏书》记载:“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材料三  南朝官员陈庆之出使北魏,目睹了北方经济、文化兴盛的景象后,感慨地说:“以前以为长江以北都是落后的‘异族’风气,现在才知道中原地区礼仪兴盛,人才济济,难以言传。”

(1)材料一中的“A城”是哪里?北魏孝文帝为什么要精心安排这一迁都的“计谋”?

(2)材料二所示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哪两项措施?

(3)根据材料三,说一说这次改革取得了什么效果。

(4)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北魏孝文帝改革给你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和两晋时期,北方的匈奴、羯、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盾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回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的浪潮。

材料二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与当地的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定居生活,他们不断向汉族人民学习,……民族隔不断消解,民族关系趋于和缓,到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节选自《人教版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  三国晶立时期,无论魏、蜀、吴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这种局部统一较之东汉求年众多军阀割据混战的状况前进了一步,也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准备了条件。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增强国力,促进了局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魏、蜀、吴三国还重视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1)依据材料一指出“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一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魏晋以来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到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