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秦统一后,国土辽阔,最初设置36郡……后来随着疆城的开拓,又设……5郡。除内史管理的京畿地区外,秦有41郡。郡下设县……秦县的数量大约有一千个。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乃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成,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变法的措施。这些措施起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中,“孝文帝”为什么要“使其整体的汉化”?为“使其整体的汉化”他推行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1)措施: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 作用: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因此而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郡县制 (3)目的: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用文治移风易俗,巩固统治。汉化措施: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作用: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等。 【解析】 (1)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可知是指商鞅变法中统一度量衡;根据“决裂阡陌”可知是指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根据“教民耕战”可知是指鼓励耕织,奖励军功;再结合所学知识,还有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等。第二问根据材料一“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和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措施使得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经济得到发展,提高了军队战斗力,秦国因此而逐渐强大起来,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根据材料二“最初设置36郡”“郡下设县”等信息,可知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郡县制。 (3)根据材料三“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故习,万不足统治中华,又兼自身深受汉化熏染,实对汉文化衷心欣慕”和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仰慕汉人文化,更重要的是为改变北魏落后状态,用文治移风易俗,巩固统治,他大力推行汉化政策“使其整体的汉化”。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孝文帝的汉化措施包括使用汉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等。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这些措施增强了北魏的实力,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形成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当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A. 张旭    B. 柳公权    C. 王羲之    D. 颜真卿

 

查看答案

魏晋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这表明

A.民族交融成果显著 B.民族纷争完全消失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黄河流域适合游牧

 

查看答案

“……鲜卑族贵族集中在平城,保守势力顽固,推行汉化政策阻力大,于是孝文帝把都城迁到洛阳。”这句话表达了

A. 北魏迁都遇到的困难 B. 北魏迁都的条件

C. 北魏迁都的原因 D. 汉化措施的问题

 

查看答案

东晋统治时期,出现“荆扬晏安,户口殷实”景象的历史背景是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 B.东晋成功的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

C.南方优越的自然条件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努力

 

查看答案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