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新中国成立及其后的发展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政权建立)
材料一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2)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政权巩固)
材料一
(3)材料一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4)对于新政权的巩固,分别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二 在属于自己的土地上耕耘和收获,农民的积极性大大提高。1951年中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了26.9%
(5)材料中农民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得力于国家哪一项措施的采取?农民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材料二中数字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制度建立)
材料一…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选自毛泽东词《水调歌头游泳》
(6)“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是指?“一桥”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7)各列举同一时期两例在工业、交通运输业上取得的成就?
材料二
(8)材料二所示图片反映的是同一重大历史事件,请写出这一事件的名称。该事件的完成有何意义?
(道路探索)以“社会主义事业的艰辛探索”为题,进行活动探究,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9)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的开端是以哪次会议的召开为标志的?
(10)1959—1961三年经济困难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1)这一时期的艰辛探索,给我们之后的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哪些经验和教训?
(特色中国)
材料一 相信大多数人会同意,这次会议是中国几十年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变革之一,或许称得上是最具勇气的一次变革,因为它彻底改变了中国从1978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一直到今天的经济发展方式。
(12)材料一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作出了哪一历史性决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
材料二 安微凤阳农民咏唱新生活:“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又娶熄妇又盖楼。”
(13)材料二中凤阳县农民拥有新生活,归功于我党哪一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给农民、农村带来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1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一说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意义?
《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见下图)再现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对外开放的伟大探索和实践。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是 (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下列哪一城市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现代史上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
A. 上海
B. 深圳
C. 南京
D. 厦门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956年全国高考的作文题是“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下列事件不可能发生在这个“幸福的年代里”的是( )
A.公社大办食堂,吃饭不要钱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C.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D."一五"计划即将完成
“花生壳,圆又长,两头相隔十几丈,五百个人抬起来,我们坐上游东海。”这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某一地区农民的劳动号子。如果将上述劳动号子作为史料,可以用来印证( )
A.“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 B.“大跃进”运动中的浮夸风
C.人民公社欣欣向荣的气象 D.“文化大革命”的严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