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苏轼在诗中赞美颜真卿的( )
A.变法思想 B.书法成就 C.狩猎技巧 D.绘画成就
下图是唐朝时期发明的两种新型生产工具。它们的共同之处( )
A.都用来耕地 B.都可以插秧
C.都是灌溉工具 D.都提高了生产效率
史料载: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这里的“上”指(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输送物资最方便的乃是水运,然而无论黄河、准水,还是长江,中国主要的江河都是自西向东,没有连接南北的河流。于是,隋炀帝便决定以人工之力来完成此事。”由材料可知,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加强了对边疆的控制 B.巩固了国家统一
C.沟通了南北交通 D.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论述。
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推进打败敌人的统一的军事战略与相互协调的军事行动。之后在北非,英法美联盟取得了北非战役的胜利;在欧洲盟军击败了意大利法西斯,实现了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在东亚,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摆脱了单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孤立无援的处境。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巨大牵制,美军从西太平洋上的强大反攻,以及最后苏军出兵东北,这三种力量的汇合,加速了日本的溃败和投降的进程。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
(1)指出诺曼底登陆的重大意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歼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之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于是它立即被抛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额征用。注重实际的列宁意识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改革?很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二,这一改革顺应了当时哪些历史潮流?
(3)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5)综合上述内容,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