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阅读材料,...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

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

材料三  

(1)材料一图示中①和②两个政权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哪座城市?图示中哪一个政权曾经统一过全国?

(2)根据材料二的示意图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有哪两种情形?

(3)请找出材料三知识结构图中错误的一项,并改正过来?该结构图反映出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怎样的关系?

(4)根据以上材料,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些?

 

(1)南京。西晋 (2)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汉族南迁(北方人口南迁、汉族人口南迁) (3)迁都长安,应是迁都洛阳。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方的民族交融。 (4)政权分立,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到开发等。(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三国两晋中的“三国”是指魏、蜀、吴三国。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南方,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所以①吴、②东晋。三国时期的吴国和东晋的都城都位于今天的南京,三国时称为建业,东晋时称为建康。第二小问,西晋曾经统一过全国。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 (2)依据材料二示意图分析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有两种情形:西、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中原汉族南迁(北方人口南迁、汉族人口南迁)。 (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知识结构图分析可知,反映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孝文帝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于494年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所以迁都长安应改为迁都洛阳。第二小问,认真阅读材料三图示图,根据图示中的信息“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可知,该图示反映出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交融的关系是因果关系,即​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4)阅读材料一图示可知,三国鼎立时期有魏、蜀、吴三个政权并存,东晋时期偏安江南,北方存在少数民族的政权,之后是北朝与南朝南北对峙的南北朝时期。由此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据材料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示意图”可知,人口南迁不仅为南方经济发展补充大量劳动人手,而且带来了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由此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民族迁徙、江南地区得到到开发等。据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改革”可知,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有政权分立,民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得到到开发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连环画俗称“小人书”,其主要内容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了解历史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请结合下面两组连环画,回答问题。

(战役类)

(人物类)

(1)请仿照示例的表格,自己再动手制作一个表格,把(战役类)这一组中的赤壁之战和淝水之战进行归纳总结。(要从交战双方、时间、结果、影响这四个方面中至少选择三项进行归纳)

示例:

小人书

交战双方

时间

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

曹操和袁绍

200年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2)请从(人物类)这一组中,选出其中一位,给他写一份简介。要求:简介中要包含人物的生活时期、主要成就(事迹或贡献)及影响(地位)。

(3)阅读小人书,一方面增长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另一方面也让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请你结合两组小人书,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查看答案

某校七年级学生针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这一主题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探究。

(革新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材料一

(1)材料一中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如何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耧车是何时发明的?

(引进优良作物)

材料二  ……中国精美的丝绸是这条商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而石榴、葡萄、胡麻、胡萝卜等西域物产,也是在汉朝时通过这条商路传到内地的,在中原很多地区得到推广种植。这些作物的引进,对我国的农业发展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历史上的外来作物引进》

(2)材料二中新的农作物是通过哪条商路传入内地的?这条路得以开通的条件有哪些?调整统治政策)

材料三 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鼓励农民发展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的减免徭役和兵役。

(3)材料三体现了汉高祖的什么治国政策?这些措施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什么好处?

(活动总结 )

(4)通过以上材料的探究,你认为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社会急剧变化,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当时各学派针对各种社会问题,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在“诸子百家”论治国的辩论赛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写出下面这三句台词的代表人物。请你参照这三句台词说说韩非子的治国思想。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2)材料二中,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他的这一举措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说一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带给你的启示。

 

查看答案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下列推动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有(  )

①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方便,

②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③《兰亭序集》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

④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查看答案

在汉朝,南京只不过是一个地处偏远的小县城,而在东晋南朝时,却发展成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大都市,这种变化表明( )

A.古代经济重心在南方 B.南京是东晋南朝的政治中心

C.孝文帝改革成效显著 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