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两场世界性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战历时四年多,将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亿人口卷入战争……双方死伤达3000余万人,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
萨拉热窝事件爆发后,俄国外交大臣激动地说:“这就是我们的战争!”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几乎同样激动地说出了相似的话。德国主张,“我们必须彻底征服法国,使他永远不再能够挡住我们的路。”英国外交官写道:“我们读到的尽是那些一味鼓吹打仗的文章,战争影响到所有的人。”英国、法国认为,“德国军国主义是橄榄枝上的肿瘤。”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世界历史上的哪次战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战争是如何爆发的?
材料二
(2)观察地图,1941年在甲区域和乙区域爆发了两场战役,使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两场战役应是:
甲区域: 乙区域:
材料三 华盛顿、诺曼底、雅尔塔等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都曾发生过重大事件。
(3)一个旅游团对以上所列的地方有选择地进行参观,请你根据掌握的历史知识,帮助旅游团推荐其中任处地点,并按下面示例的格式,简要写出推荐该地点的理由。
示例广岛:美国在日本广岛投掷原子弹,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材料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五
材料六 研究和发展是同盟国相对轴心国来说占有明显优势的几个领域之一。事实上所有的非军事成就是同盟国特有的,同盟国有工业、金融、知识和精神资源来进行超出了战争直接需求的大型研究与研发。轴心国没有显著的非军事成就,因为他们没有多于的资源,他们的价值观也没有推动他们往这个方向发展。
——弗兰克·萨克雷等:《世界大历史》
据估计,德国在东线有390万军队(和少得可怜的28.3万轴心国友军)在同550万苏军作战,另有17.7万德军驻在芬兰,48.6万驻在挪威和丹麦,在法国和比利时的占领军有137万。“61.2万被牵制在巴尔干,41.2万在意大利……希特勒的军队遍布整个欧洲,但在每一条战线上在人员和装备数量方面都处于劣势。”这些话也可用来描述日军,它稀疏地分布在从缅甸到阿留申群岛的广大远东地区。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4)依据材料四到材料六,概括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经济近代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材料一 17、18世纪农业进步,首先表现在结构性的变化上:如果说中世纪是庄园制,16世纪前后是小块土地所有制和资本主义租地农场的混合体,那么18世纪则主要是资本主义租地农场制。与此同时,曾为英国乡村主体的自耕农队伍,到18世纪急剧减少。这种结构性的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乡村的面貌,因为基本的生产单位已经不是农户,而是资本主义农场。
——摘编自侯建新《工业革命前英国农业生产与消费再评析》
(1)依据材料一,说出18世纪英国农业的生产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
(2)结合所学,说说水晶宫建成及万国工业博览会举办的背景?材料二所列展品体现了哪些时代特征?
材料三
(3)依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出现的新能源。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材料四 面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的经济危机,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4)说出材料四中田纳西河水利工程与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相关。依据材料四,概括这一措施所产生的效果。
材料五 二战后,西方社会流行着福利国家的思想。他们认为贫困和失业并不能完全归因于个人的无能或懒惰,是由社会不合理结构造成的。国家为那些在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提供福利是社会正义的要求和应尽的义务,……为了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保障社会安全,促进国家的繁荣和发展,福利国家发展起来。
(5)依据材料五,概括福利国家制度在促进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6)综合以上材料,从经济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得出什么样的启示?
旅游拍照发发朋友圈,逛街付款扫扫二维码。这种便捷的交流方式得益于
A. 航天技术的进步
B. 生物技术的突破
C. 网络技术的发展
D. 新材料技术的应用
2015年10月21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来到某著名国产手机公司位于英国伦敦的分公司参观,听取了该公司在英发展情况汇报,肯定其理念创新和组织创新的行为。该公司到海外开办分公司顺应的时代潮流是
A. 经济全球化
B. 文化多元化
C. 区域集团化
D. 多极化趋势
成立于1995年,以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等为职能的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上海合作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会
D.世界贸易组织
下图是某班开展研究性学习搜索资料的关键词。据此推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
A.冷战中的对峙 B.动荡的中东地区
C.亚非拉的独立振兴 D.第三次科技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