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权力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在权力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以上法律条文应出自:(  )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美国宪法

 

C 【解析】 1879年8月,法国制宪议会颁布了《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C符合题意;《权利法案》 限制了国王的权力,A不符合题意;《独立宣言》宣告了美国的诞生,B不符合题意;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D不符合题意;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资产阶级思想解放的闸门,这场运动:(   )

A.起源于英国 B.提倡人文主义 C.发生在17-18世纪 D.出现了凡·高等代表人物

 

查看答案

《汉谟拉比法典》是历史上已知的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出自于 (      )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印度 D.古代希腊

 

查看答案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俄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

材料二  该政策允许农民将土地当成是自家所有来使用,也允许他们根据市场价格进行产品交易。

……一些商人的商店在内战期间被国有化,他们现在可以重新管理商店,且政府允许开展小规模的私人制造产业。列宁还引进外商,投资矿产和其他发展计划。

——摘编自约翰·梅里受《欧洲现代史》

(2)材料二中的“政策”指的是什么?这一政策有何特点?

材料三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摘编自美国《时代周刊》

(3)“中国模式”在农业方面的措施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4)材料四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回首往事,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幼稚到成熟的历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的篇章。

材料一  诞生于南湖游船/犹如天际升起的朝阳/历经沧桑的祖国/如同沉睡的雄狮/在您耀眼的光芒下/猛然睁开了双眼。

——选自歌曲《党在我心中》

(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二  人民军队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习近平总书记说:“建设一支听党指挥、作风优良、能打硬仗的人民军队是强国的必由之路。”

(2)人民军队从弱到强,不断发展,从“南昌”到“井冈山”的革命历程反映出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遵义会议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到成熟的标志

(3)遵义会议是中共在哪次重大军事行动过程中召开的?此次军事行动胜利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4)举例说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来就没有自己的私利,而是全心全意把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

材料五  1949年4月21日,信号弹划破天空,红旗招展,人民解放军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500多千米的战线上,分三路渡江作战。顷刻间,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千里江防土崩瓦解。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6)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的过程中经历过挫折,出现过失误,但中国共产党能不断更正自身失误,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你有何认识?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14日——15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符号,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1世纪时,古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其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自然史》中把中国叫做“丝之国”,古罗马的贵族都以穿着中国丝绸为荣。他还说中国出产的钢很硬,质地很好。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宫廷和王公贵族更是竞相购藏中国的瓷器、漆器和丝绸、刺绣,甚至不惜重金到中国定做,运回国内珍藏起来。

(1)根据材料指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在海外市场的地位如何?

材料二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2)写出唐朝时沿丝绸之路西行去天竺求佛法的人物?

材料三  如下图标志着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到了极盛时期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从海上交通的角度来看有何重大意义?

材料四  英国想当世界霸主,做的是海洋文章。……在其海洋称霸的3个世纪中,英国获得了遍及全球的海外殖民地,面积比它本土大150倍。这大大扩充了海外贸易,由此也刺激了英国本土的经济发展……引导了英国先于欧洲任何国家的工业革命。……大英帝国崛起了,英国骄傲地称自己是“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张炜《大国之道·船舰与海权》

(4)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三与材料四所反映的海上活动在目的上有何不同?

材料五  “一带一路”的根本属性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从历史上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过去的交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共融共生的关系。如今,“一带一路”65个国家,人口是44亿,占全世界人口的63%.中国虽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国、主导者,但不会以老大自居,而是有事好商量,发展共建,利益共享。让“一带一路”上的国家真正得到好处、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才是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的初衷。

——中国网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一带一路”适应了当今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