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都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全球史观将世界看作一个整体,关注国家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请回答:
(1)揭开十月革命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中共带领中国人民迈出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第一步”,这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2)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五四运动,运动中最能体现其反帝反封建性质的口号是哪一条?《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结合下图回答,日本为解决经济危机转移国内人民视线采取了什么措施?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的标志是什么?
新加坡《联合早报》发表文章称:地图改变世界,是因为地图改变贸易线路,而贸易线路则改变财富流向与世界分工体系。请回答:
(1)举一具体史实说明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地理大发现的重大成果。
(2)新航路开辟后,殖民者在欧洲、非洲和美洲之间进行的贸易被称为什么?它对殖民者有何影响?
(3)拉丁美洲中南部是反抗哪国殖民者的主战场?下图人物所领导的起义有怎样重大的历史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全球观点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意义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一战期间,英国失去了其对外贸易的四分之一,法国失去了三分之一,而德国则失去了其全部对外投资。到1914年时,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为40亿美元,但到1919年时,它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与此同时,战争的浩劫使得欧洲人士气沮丧,失去信心。在欧洲大陆的各个地方,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1919年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写道:“在反对战前形势的工人中间,存在着一种不仅是不满,而且是愤怒和反抗的强烈意识。所有现存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方面的秩序都受到了欧洲各地广大人民的怀疑。”……最后,这次大战还对海外殖民地产生了影响。不但是革命的思想,就连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也在殖民地中得到传播。一战前,亚洲的知识分子已为西方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所激励,他们引用过伏尔泰等人的话。但现在,他们的后裔很可能会引用马克思和列宁的话。——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因为当时美国是世界上第一经济大国,所以很多贸易,商业都和美国有联系。经济危机使美国自己的经济都崩溃了,这样的话欧洲必然会在经济上有所波动。资本主义经济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模式,它不同于封建社会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之间的互补互利性很大,所以美国的经济危机也会波及到欧洲,甚至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一战后欧洲霸权削弱的表现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回答:是怎样的事实让劳合·乔治在1919年意识到“欧洲大陆古老的秩序正在受到怀疑和挑战”?
(3)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认为经济危机从美国波及到世界各地的原因。
(4)综上,谈谈你对一战后的世界局势有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作为战时的非常措施提出来的,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的办法,它没有考虑俄国的经济条件,没有考虑人民的接受能力,不要任何中间环节,使用军事手段和行政命令直接使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而新经济政策则更多地考虑到了俄国的实际情况,通过发挥小生产的作用,利用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来发展生产,加强工农联盟;以经济手段为主,逐步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是一种间接过渡的办法,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直接过渡的根本否定。
——齐涛《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1933年上台伊始,F·罗斯福应对经济危机实施了一系列被称为“新政”的政策,试图在资本主义范围内对其中某些弊病加以改革,以保证资本主义的稳定和发展。到1939年,新政取得了巨大成功。从1935年开始,美国所有的经济指标都稳步回升,国民生产总值从1933年的742亿美元增至1939年的2049美元,失业人数从1700万下降至800万,恢复了国民对国家的信心,摆脱了法西斯主义对民主制度的威胁,使美国避免出现激烈的社会动荡。
——《星条旗飘扬的美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经济政策相较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言有哪些变化?
(2)根据材料二,指出F·罗斯福实行新政的目的。
(3)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实施有何作用。
(4)综上,你认为要推动改革取得成效的关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