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伦敦《泰晤士报》(1937年11月28日)
材料二 抗战时期某战役战绩表
战役名称 | 指挥者 | 战役时间 | 死伤俘日伪人数 | 破坏交通线 | 拔掉据点 | 战斗次数 |
| 彭德怀 | 3个半月 | 40000多人 | 2000多千米 | 近3000个 | 1800多次 |
(1)材料一所述的是哪次战役?这次战役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2)请写出材料二中战役的名称。这一战役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3)材料一、二记载了中国军民在两大战场上英勇抗战的壮丽篇章。根据所学知识,说一说两大战场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他们一度攻占了一些城镇,由于城市里的敌人实力比较强大,受到严重损失,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
(1)请将材料一的四幅图片按时间排序,并给四幅图片确定一个共同的主题。选择其中的一幅图片,说说这幅图片所反映事件的历史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向敌人力量溥弱的农村进军”最早在哪里得以实现?此后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经过28年的英勇奋斗,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期间留下的宝贵经验有哪些?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
材料二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严复
材料三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材料四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直接建立共和制度。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1)材料一“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作用。
(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土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什么趋势?
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哪一出版机构,成为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A.新华书店 B.开明书店 C.商务印书馆 D.中华书局
美国密勒氏报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个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材料反映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作战方针正确 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心焕散
C.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 D.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革命热情
“蒋介石,善欺骗,重庆摆下鸿门宴,三次电邀毛泽东,________。”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横线上应填写( )
A.假和谈实为内战 B.一心一意谋发展
C.真心真意谋和平 D.两党合作共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