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汉武帝大事记,回答问题。
公元前153年 4岁以皇子的身份被封为胶东王。次年改立为太子
公元前141年 16岁即皇位 公元前138年 派使臣出使西城
公元前134年 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的主张被采纳
公元前127年 颁布“推恩令”,削藩国势力
公元前118年 铸五铢钱,汉币制始定 公元前106年 将全国分成了13个监察区,每个区派一名刺史
(1)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什么主张?这一主张的推行有何深远影响?
(2)“推恩令”是谁提出来的?这一措施的实施逐渐解决了什么问题?
(3)汉武帝设“监察区”,派“刺史”的目的是什么?请从大事记中找出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经过汉武帝的长期经营,汉朝国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我们了解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三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解说词:
我要守护的是越王勾践剑,它是春秋晚期越国的青 铜器。通高55.6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而重只有875克。此剑历经2400余年,仍然纹饰精美,被 当世之人誉为“天下第一剑”,堪称我国国宝。
材料三 毋庸置疑,促成战国手工业商品化的,不只是工商食官制(周朝的官营手工业制度)的瓦解。战国时期农林牧副渔生产的飞跃发展及其产品的商品化,客观上要求手工业生产也随之迅速发展并使其产品商业化,以适应生产和交换的需要,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战国商品经济的飞跃发展》
(1)材料一的图一和图二均与古代哪个领域的发展密切相关? 请选择其中一幅图片说说它 在历史上的作用。
(2)材料二中的越王勾践剑充分体现了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请你根据图四和所学知识,模仿“越 王勾践剑解说词”为国宝司母戊鼎写一段解说词。(解说词应包含示例中的要素)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材料二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材料三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为便于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中变法的三项内容。(限15个字以内)
(2)材料二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一和材料三之间有何联系?“秦王扫六合”有什么伟大历史意义?
构筑历史知识的“时序性”有利于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让我们沿着下列时间轴,共同回顾历史的发展过程,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
(1)材料一A处指的是哪一战役?根据材料一分析这一战役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2)请根据中国古代史的朝代更替完成时间轴B处的填写。根据材料二指出“周公”主要分封的对象是哪一群体?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4)材料四中的“上”是指哪位历史人物?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他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
(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面对这样的社会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治国政策是( )
A.依法治国 B.休养生息 C.盐铁专卖 D.推恩令
西汉建立之初,西汉的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以德化民 B.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分封诸侯王 D.发展农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