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为此,毛泽东提出了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B.抗日统一战线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人民民主专政理论
1919年在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主事的条陈中写到:“此次罢学风潮,近因由政治问题发生”。条陈中说的“罢学风潮”和“政治问题”分别是指
A.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共诞生
B.新文化运动、十月革命爆发
C.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五四运动、中共诞生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同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由袁世凯继任。就任后,袁世凯于1914年修订《总统选举法》,不但自己可以终身担任总统,还可以由他的子孙继任,这与封建帝制已无多少差别,体现辛亥革命成果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遭到破坏,“中华民国”只剩下一块空招牌。上述材料中,“辛亥革命成果”遭到破坏的时间是
A. 民国元年
B. 民国二年
C. 民国三年
D. 民国四年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胡适说:“常有人说,白话文的局面是胡适、陈独秀一班人闹出来的,其实这是我们的不虞之誉(指意想不到的赞誉)。中国近代以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见,白话文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胡适、陈独秀的倡导 B.“文学革命”的开展
C.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近代教育的出现
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张謇的“实业救国”;从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
A. 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B. 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C. 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 曲折前进,民族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