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有为看来,值得维新变法效法的国家只有日本和俄国,为此他编写了《俄彼得变政记》和《日本变政考》。康有为推崇日俄的原因是
A.日俄都曾经打败过中国 B.日俄都在君主名义下进行改革
C.日俄经济和军事实力强盛 D.日俄成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里描绘了清朝五口通商后的场景:“当中国人不按欧洲商人希望的数量购买其羊毛、刀子和钢琴的时候,他们并不认为是自己期望过高,反而认为是中国官员有意阻挠。”为此他们
A.更换了销往中国的商品 B.降低销往中国商品的价格
C.借故向清政府发动战争 D.向清政府举报官员的渎职
汉学家罗威廉认为,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官员的人必须学会施政,可这些学问没有包含在科举教育中。清朝对调整科举考试内容、加大行政导向曾有过激烈争论,但没有作出根本上的改变。对以上论述认识正确的是
A.科举制不能满足实际行政需求 B.科举考试内容体现君主专制
C.儒家经典已经不符合时代要求 D.科举考试是古代社会的根基
新航路开辟后,引进的美洲玉米、马铃薯、甘薯等高产作物,在不适宜种植水稻、小麦等传统农作物的地方大量栽培,粮食产量迅速提高。1700年,清朝人口1亿,到1800年已经超过了3亿。以上变化说明
A.中国历史发展离不开世界 B.闭关锁国违背历史潮流
C.清朝积极参与新航路开辟 D.中国的经济领先于世界
汉学家宋怡明认为,无法在走私者、商人和“倭寇”之间划清界限,同一群人往往同时在走私货物、买卖商品、烧杀掳掠,正如明朝人所观察到的,“寇与商同是人也,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引发这种身份变化的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 B.明朝实行海禁 C.郑和下西洋 D.君主专制的强化
日本学者菊池秀明研究中国历史指出,近代以前,中国历史上的新风气往往兴起于北部边境。能够佐证这个观点的是
A.黄河流域诞生中国古代学说的奠基人物
B.中原王朝经常在北部的边境地区用兵
C.魏晋以来内迁各族带来了北方生活习俗
D.海上丝绸之路造就国际城市广州、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