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华侨谢张缵泰绘《时局图》并题诗:“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一张薄薄的图,如一声警笛,让国人警惕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D.日本割占台湾全岛及附属各岛屿
读“20世纪50年代我国经济成分变化表(%)”,可知,1956年年底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时间 | 国营经济 | 合作社经济 | 公私合营经济 | 个体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1952年 | 19.1 | 1.5 | 0.7 | 71.8 | 6.9 |
1956年 | 32.2 | 53.4 | 7.3 | 7.1 | 0 |
A.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个体经济
某同学对一五计划时期的建设成就进行了总结,“一桥”“二铁”“三藏”“四厂”,“三藏”中途径雅安的是( )
A.新藏公路 B.青藏铁路 C.川藏公路 D.青藏公路
1929年出版的《高中本国史》写道:“自此约定后,法美等国亦均援英例订约,于是满清之统驭权失坠,中国门户洞开。”材料中的英例
A.是中国签订的第一个对外条约
B.加速了英国殖民帝国的建立
C.促使清政府开始了近代化探索
D.客观上使中国卷入全球化浪潮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这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辖权。”《辛丑条约》的内容反映了上述现象的是( )
A.中国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到:“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促使这一场景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 黄巾起义
B. 玄武门之变
C. 陈桥兵变
D. 安史之乱